“轰轰轰”,随着十几台马铃薯播种机的轰鸣,秦皇岛市昌黎县泥井镇新金铺二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内,播种机迅速完成了播种、施肥、覆膜以及滴灌管的铺设。时值阳春三月,正是种植马铃薯的季节,记者在市农业局举办的昌黎地膜马铃薯机械播种现场会上了解到,从今年开始,秦皇岛市马铃薯生产有望实现全程机械化。
3月18日,记者在泥井镇贵强合作社的马铃薯种植基地看到,社员们正在对最新型的马铃薯种植机进行操作,播种、施肥、覆膜以及滴灌管的铺设,马铃薯种植机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十七代了,一台机器可以同时完成多种劳作。
昌黎县农业局技术推广站站长李晓言介绍:“通过使用种植机,咱们在塑料布下边铺了一层滴灌管,既节约了用水,还通过现代化的设备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
“原先种一亩地,光人工就得5个,现在人在地头坐着就把地种了。由于采用了滴灌技术和水肥一体化,
每亩马铃薯能增产1500斤。”贵强合作社理事长陈贵强在地头上掰着手指头算起了经济账,“过去1亩地生产成本在2200元左右,如今采用机械化,粗略估算最少能省500元。”
此前,秦皇岛市马铃薯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收获,此次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的成功,标志着全市马铃薯种植业短期内有望实现全程机械化。全程机械化不仅大大节约了劳动力,还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从2016年起,秦皇岛市大力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全市将压减玉米种植面积25万亩以上。玉米由于易管理、种植成本低,部分农民已经养成了不种植玉米不知道种啥的思维定式。马铃薯经济效益远高于玉米,但由于之前人工成本过高,一直没有大面积推广开。如今,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发展迅速,为提高农民发展马铃薯生产积极性提供了可能,马铃薯有望成为我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广作物。
市农业局种植业科科长王志前介绍:“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的种植模式,打破了费工的瓶颈,全市去年种植面积17万亩,今年马铃薯种植目标是达到2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