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热岛”威力犹存
“新热岛”不断涌现
1991年,南京第一次研究热岛现象的结果表明,当时城市最热的地方在新街口、玄武湖以西、南京站附近和江北的六合西南部。2007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调查则表明,老热岛威力犹存,而新热岛正在不断涌现。现在,南京的“高温中心”除了鼓楼、新街口以外,还包括人口密集的河西至龙江一带,以及车辆密集的新庄至中央门一带。
今年,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承担的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带的气候效应及对策研究”实施的观测发现,南京市区气温明显高于溧水郊区,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气温也高于溧水,但其与溧水的温差要小于南京市主城区与溧水的温差。课题组的刘罡老师表示,这说明仙林也正在经历一个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将成为南京的“新热岛”。
专家认为,热岛是一个城市中最炎热的地区,它的平均气温比气象观测站普遍高出1—3℃。热岛增加,炎热范围扩大,无疑把整个城市的气温推向新的高度。
城市树木覆盖率达到40%
能够抵消热岛效应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课题组对绿化对城市热岛影响的模拟分析后,发现树木绿化全天都会使局部气温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以苏州为例,现有的城市绿化对夏季高温已经起到比较明显的缓解作用,分别使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下降了0.4和1℃左右。苏州绿化以树木为主,其降温作用在14时左右最明显,达到0.7-1.4℃,夏季每天的高温时间也减少了一小时。
课题组成员之一、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刘红年介绍,在日本东京地区的夏季,绿化区域气温比周围非绿化区气温低约1.6℃;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公园内的气温比周围商业区低约2.5℃;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白天植被冠层内的气温平均比周围城市地区低2℃左右,最大可达6℃左右。
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当一座城市的树木覆盖率达到40%时,可使日平均气温下降约1.2℃,最高气温下降约2℃,夏季日均高温时数可减少约3小时。这个时候,城市绿化的作用就可以完全抵消热岛效应的影响。
气温下降1~2℃意味着什么?刘红年解释说,在炎热的夏天,城市气温高达35℃以上,如果下降到33~34℃,人体的热感明显不一样,中暑、热射病患者都将有所减少。
“绿肺”紫金山
并不能缓解新街口的炎热
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20)》中获悉,2012年,南京的城镇绿化覆盖率44.6%,绿地率为40.0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2平方米。到2015年,城镇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5%,绿地率为42%。
按照40%的绿化覆盖率这条“分割线”来计算,是不是到了夏天,南京的“热岛效应”就会完全消失?刘红年摇摇头说:“从今年来看,南京的热岛效应依旧存在。”他解释,城镇绿化覆盖率是一个平均值,一般来说是郊区大于城区。所谓“40%的绿化率”是将城市分割成一平方公里的“网格”,每个网格内的树木绿化率要达到40%。这样的高要求,显然南京甚至江苏没有一个城市能做到。以新街口地区为例,绿化覆盖面积20%都不到,是南京最大的“热岛中心”。
刘红年说,要想降低南京城市中的热岛效应,“身边”的绿树最重要,比如紫金山,是南京夏天最凉爽的地方。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它无法辐射到新街口,降低这片区域的温度。
专家:不要陷入“草坪加花卉”误区
刘红年介绍,近年来,每个城市都十分重视绿化品质,但也陷入了“草坪加花卉”的景观误区。在他看来,对城市而言,绿化当然要解决景观问题,但更重要的是生态意义,大量的树木才能够对热岛效应起到真正的缓解作用,草坪降低热岛效应的作用远小于树木。
研究也发现,树木绿化尤其可以有效降低夏季午后最高气温,草地绿化方式也会使城市热岛现象有所改善,但总体降温效果不如相同植被覆盖率的植树绿化。
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