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坚守蚕房24年炼成“蚕先生”

   日期:2016-04-13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3156    评论:0    
  清明一过,天气转晴,阳春市岗美镇那排村高扩自然村的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然而村民李孟希却不在其中。24年前,李孟希一门心思钻进蚕房编织自己的梦想。今天,养蚕依然是他生活的主旋律,不少村民也亲昵地称他为“蚕先生”。
 
  走进高扩村,要找到这位“蚕先生”并不难。当记者见到李孟希时,他正在蚕房里和工人们一起剪桑喂蚕,整整一上午他都在这间不足30平方米的蚕房里忙活,这里寄托了他24年的心血与梦想。
 
  带头尝试蚕苗培育
 
  李孟希从小就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也是村子里最早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在外闯荡的李孟希并不如意。几经辗转,回到家乡的李孟希又把目光投向木材生意,然而做得也不见起色。
 
  俗话说:“女怕选错郎、男怕干错行。”或许正是这接二连三的失利,证明了李孟希一直没有选对行当。1982年,生猪市场看涨,周围的农户纷纷开始养猪,而李孟希这次却认定了养蚕才是适合自己的“行”。刚开始李孟希的养蚕规模并不大,只有几张蚕纸和一间蚕房。第二年,李孟希开始正式培育蚕苗。
 
  “培育蚕苗比养蚕还要更讲究技术,但是当时条件有限,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李孟希在自己的蚕苗养殖路上格外用心,也格外努力,每天早晨3点便起床喂蚕,忙忙碌碌一天要到晚上9点才能入睡。面对艰苦的条件,起初家里人都觉得李孟希不会坚持太久,没想到他这一坚持就是24年。
 
  摸着石头艰难过河
 
  没有人指导,李孟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李孟希的蚕房里,记者听到了许多关于蚕苗培育的技术,不仅是桑叶和喂食时间的选择,就连蚕房里的温度、湿度、卫生和通风条件都有讲究。
 
  起初,毫无经验的李孟希天天呆在蚕房里盯着自己的蚕苗不断观察比对,慢慢摸索养蚕技术。“先用一个方法养,过几天就看效果如何,效果不好就换方法。”初尝蚕苗培育的李孟希经历了不少挫折,走了不少弯路。
 
  “失败是肯定有的,但事情已经失败了,能吸取教训就好。”说到自己所受的挫折,李孟希提及了多年以前的一次失败。喂蚕的桑树因为打理不善而滋生了野蚕,附着野蚕粪便的桑叶又被李孟希用到了自家的蚕房里,没曾想这批桑叶早已因为野蚕粪便感染了细菌,家里的70多张蚕纸在一夜间化作乌有。
 
  李孟希从这些失败中摸爬,不曾放弃。如今,李孟希的蚕苗培育规模在阳春乃至整个阳江都首屈一指,每年平均向外销售蚕纸2000余张,年收入也达到了六位数。
 
  希望带动农户抱团致富
 
  养蚕初期,一次次失利并没有击垮李孟希,他反而从失败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成为了村民眼中的“蚕先生”。他们一遇到问题,就会登门请教这位“蚕先生”,而热心的李孟希也从不吝啬自己的经验。
 
  远在河口镇的蚕农吴华泉发现自己的蚕总比别人的瘦小,心急的吴华泉赶忙给李孟希打电话求助。得知消息,李孟希二话不说立马赶往20多公里外的河口镇,经验丰富的李孟希一眼便瞧出了吴华泉蚕房里的问题:卫生太差,没有通风窗口。“那次真是多亏了他,不然我肯定要赔。”时至今日,吴华泉依然感激李孟希的帮助。
 
  除了在外帮助别的蚕农,李孟希对在自家蚕房里的工人也格外优待。“现在一天的工钱是150元,比我之前去珠三角打工的工资还要高。”在蚕房里做工的村民黄小美表示自己已经不再愿意外出打工了。
 
  “声誉桑园传处处,村民致富乐悠悠。”这是李孟希自己作的两句诗,也是他养蚕梦想的一个缩影,个人富裕后,他还想带领周围的农民一起发展,一起过上好日子。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