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时候的课本上,我们都曾学过七星瓢虫、蜜蜂、螳螂、蜻蜓等保卫庄稼的故事,而今这个故事真实地演绎在温州鹿城区藤桥镇方隆村的包菜(甘蓝类)田里。这片属于温州市农科院种植的包菜地从播种起就没有喷洒过农药,包菜的长势与喷洒农药的不分上下。记者了解到,这主要靠农科院从浙江大学昆虫研究所请来的昆虫帮手——蚜茧蜂,蚜茧蜂通过寄生产卵能杀灭蚜虫,利用“以虫治虫”的方式使包菜免受春季虫害侵扰。
对于农户而言,“以虫治虫”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帮助减少农药成本。一般农药、人工成本约合20元/亩~30元/亩,相比投放天敌昆虫的成本要大很多。
浙江大学昆虫研究所所长陈学新表示,一般蔬菜地一个季度最少要喷洒5~6次农药才能有效减少害虫,在减少害虫的同时,益虫也受到了相当大的打击,而留存下来的耐药性害虫则有很大的可能爆发成灾。而利用“以虫治虫”的方式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一般一季度投放4次天敌昆虫就可以代替这一季度的农药量,在可以杀灭害虫的同时还能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
除了“以虫治虫”的方式之外,这几年,我市还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据悉,去年我市水果蔬菜农药残留定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9%左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00多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