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助力决战脱贫攻坚,炉霍县通过发展以冬暖式蔬菜大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有力前进在致富奔康的道路上。
拒绝建设“落后” 走好“第一步”
炉霍县已完成吉绒村200亩绿色蔬菜基地建设,包括冬暖式蔬菜大棚12个,面积21.6亩,露地蔬菜178.4亩。炉霍县冬暖式蔬菜大棚,引进山东寿光最新技术,具有半地下、大跨度等特点,为高标准智能化大棚。实现并应用了钢架支撑、大棚滴灌、电动卷帘、生物防治等15余项新技术,使用年限超过20年,科技和经济效益优势明显。大棚于2015年7、8月正式投入使用,现已种植黄瓜、大番茄、水果番茄、辣椒、茄子、丝瓜、小白菜、莴笋等蔬菜和花卉(西洋杜鹃、海棠、红豆杉、橡皮树、小月菊、仙客来等),其中水果番茄最为令人称道。目前大棚蔬菜效益为平均种1季产值可达4万/亩,1年可种3季(炉霍传统大田菜只能种1季)。2016年4月已成功试种草莓、葡萄、桃树等新品种,经济效益更高,预计明年见效。炉霍县统一共识,信心满满,坚决不做落后的事,加力推进冬暖式蔬菜大棚再上新阶。
拒绝墨守成规 找准“真经验”
因地制宜找准产业方向。炉霍县资源禀赋差,产业发展滞后,但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包括日照充足、光热条件优裕;鲜水河宽谷水量充足,取水容易,扬程短,易于灌溉;土地资源优势明显,全县可集中连片开发的土地面积有7万亩;农业发展基础稳固,仁达乡等10个农区乡具有较好的农耕文化),为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提供条件基础。左右兼顾明确组织形式。引进甘孜州盛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经营大棚。通过土地流转,农民以土地入股,企业按照500元/亩保底,并于年底抽出百分之一的产值作为农民的分红。免费对农民开展技能培训,保证用工100元/天。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实现农民脱贫致富,为全县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示范。政策创新突出建设模式。冬暖式蔬菜大棚建设专业化程度高,相关设施以企业代建的方式完成。通过对大棚园区内土地平整、灌溉渠建设、大棚主体建设等内容进行集体研究、科学协商,例出工程量清单,按照“3331”模式、“一事一议”办法,有力有效推进工程建设。强化发展实现科学管理。炉霍冬暖式大棚采用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对温度、湿度的调控和对土壤、用肥、光照的控制,结合藏区实际,使用并发展新型技术,进一步提高炉霍大棚蔬菜的质量和产量。重心下沉加强成果转化。采用最先进的种子技术,从国内外引进推广了近10类60多个名优新品种,积极与寿光市以色列海泽拉研发和示范基地、荷兰安莎种子公司试验示范中心、甘孜州农科所等部门衔接合作繁育和推广新品种事宜,有力推进高原藏区蔬菜种类结构调整。同时,大棚蔬菜已完成有机认证,“鲜水源”商标正在受理,炉霍自主知识产权不断形成,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以点带面着力产业辐射。以冬暖式蔬菜大棚为核心,吉绒村逐步形成集蔬菜种植、旅游观光、休闲、培训、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通过丰富生态文化内涵,积极打造高品质、高安全、高效益的高原藏区绿色、有机农产品(蔬菜)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彰显。目前,斯木乡若海村、宜木乡通龙村等村村民迫切希望按照吉绒村发展模式发展冬暖式大棚产业。
拒绝停滞不前 力争“大格局”
围绕“产业优先、基础配套”的工作思路,集中力量扩大大棚规模,2016年将整合广东援建等资金1000万,在原有基地基础上再建30个冬暖式蔬菜大棚,目前已开始动工。未来5年,力争形成1000个冬暖式蔬菜大棚的产业规模,增大产能,同时配套完成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仓储物流建设、电商建设等内容。依托完善先进的物流体系,加速农产品迅速交易,立足甘孜,主供成都、广州等,带动“鲜水源”农产品品牌真正进入高价值竞争、高效率流通的市场化层面。发展优质蔬菜水果不仅环保健康更能吸引消费者。农产品深加工能提高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益。炉霍将进一步引进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全面完善产业链建设,全方位打造高原藏区设施一流、技术一流、效益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最终形成产业支撑,决战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