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退耕还林大县通渭的不少农民如今多了一重“开心的烦恼”:昔日罕见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环颈雉鸡如今随处可见。一到春播,这些俗称“山鸡”的小家伙飞进地里啄食刚刚播种的种子,并与当地人“斗智斗勇”。
眼下正是西北旱区秋粮播种时节,通渭县北城乡、平襄镇一带的山间公路两旁的白杨林、灌木丛泛起新绿。车过之处,偶有羽毛漂亮、体格微小的山鸡飞起,一两只野兔从公路上窜过。途经北城乡一处山坡,几只山鸡正在耕地里啄食,一见人走近,便“嘎嘎”飞走。
平襄镇团庄村农民赵卫兵刚刚种了5亩玉米,每亩地点种了3公斤良种。不料没过几天,山鸡已吃掉不少种子。为此,他又补种了两公斤半的种子。
一旁的村民王尊林说,这些山鸡“精得很”。村里的玉米都覆了地膜,可是山鸡依然能从点种玉米的小洞里啄走种子。村民们在地里立起草人、挂起塑料布,可没几天就被山鸡们“识破”了。
什川镇大湾村村民杨永禄摸索出一套“规律”。他发现山鸡啄粮主要是在播种后的10多天里,只要出苗山鸡就不危害庄稼了。而且山鸡啄食总在一早一晚,瞅准这个时间到地边转转就可以吓跑山鸡。可是,这两天村里正忙着铺自来水管,等他忙完到地里一瞅,前几天刚刚种下的两亩高粱几乎被啄食殆尽。
通渭县如何突然出现这么多的山鸡?今年64岁的赵卫兵说,过去这里山鸡很稀罕,山鸡多起来也就是近四五年的事。他指着山梁说,这十多年当地退耕还林还草,梁峁沟屲里草深了树多了,山鸡就多起来了,“因为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村里人只赶不打”。
据不完全统计,近15年来,通渭县累计退耕还林还草19.0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2.5%提高到目前的7.75%。
记者在甘肃定西市、白银市等地走访时发现,不少农村也同样面临着类似“开心的烦恼”。一些乡镇干部分析,如今农村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驱赶山鸡缺劳力,另一方面种庄稼的农民也没有把山鸡啄粮的损失真正放在心上。此外,山鸡缺乏天敌也是一大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