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春光明媚的一个清晨,在石林鹿阜街道阿乌村委会下赵公庄村,种植着大白萝卜、鲜艳花卉、鲜食玉米的2400余亩平坦田地绿意盎然,村民周丽琼忙着将成熟的大白萝卜刨出土地,拍掉土砾打理好整齐装筐,一筐筐搬上专程收购萝卜的大货车。今年是个好年景,从春节前到现在的两批萝卜,为她家带来了10万元收入。
近几年来,下赵公庄村的大多数群众和周丽琼一样,通过蔬菜、花卉种植鼓起了腰包,家家户户陆续建盖新房,村民公共活动场所也开始建设,绕村而过的巴江河堤绿化、美化同步展开。通过产业让群众增收致富,继而展开美丽乡村建设,下赵公庄村展现出了一幅幸福、美丽的现代新农村图景。
种萝卜种出700万收益
“今年我们村的萝卜又白又大,卖相好,价钱卖得也好。”周丽琼最近心里乐开了花。前段日子,她家种植的5亩萝卜得到6.8万元的好收益,加上春节前卖出的几批,今年她家仅萝卜一项,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近年来,下赵公庄村的大多数群众与周丽琼一样,靠种植萝卜、鲜食玉米、蔬菜花卉实现增收致富。
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的萝卜,在中国民间素有“小人参”的美称。每到冬春季,味道鲜美的萝卜便成了家家户户饭桌上的常客,“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民间谚语道出了萝卜的药用价值。冬春季的萝卜种植的周期短、产量高,地处石林母亲河巴江河畔的下赵公庄村水源丰沛,靠近县城交通便利,十分适宜发展萝卜及其他蔬菜种植。几年前,石林县农林局把国家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安排在了下赵公庄村。经过几年发展,下赵公庄村建立起了萝卜示范种植基地达550亩,并带动全村种植蔬菜2400亩。“萝卜种下后3至4个月就可以采收,亩产可达到8至12吨左右。”石林农林局农科员赵树生说。如今在下赵公庄村,在农技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以萝卜为主打产业的下赵公庄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萝卜村”。据统计,目前下赵公庄村的萝卜年产量达到6000吨以上,产值达到700余万元。每天10余辆省内外的运菜货车来来往往,至少有100吨新鲜的大白萝卜从下赵公庄村流向省内外蔬菜市场,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
下赵公庄蔬菜种得好、效益好,关键在于畅通了销售渠道,让群众不愁销路。在赵树生的手机里,保存着省内外60多位蔬菜经销商的联系方式,经过多年合作,赵树生搭建起了农户和经销商之间,从田间地头直通市场的销售通道。每当农户有什么蔬菜需要销售,赵树生便会提前联系经销商,商定好蔬菜的价格、规格,经销商调派货车直接开到田边收购,赵树生也会提前根据市场需求和行情,向群众提供种植品种、规模调整的合理建议。“有了赵师这个‘经纪人’牵线搭桥,我们只用一心种出好品质的蔬菜、花卉,不用像以前一样愁销路。”又卖出一批萝卜的周丽琼笑呵呵地说。
腰包鼓起来,村容美起来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与来往下赵公庄村收购蔬菜的货车同样热闹的景象,是村庄日新月异、如火如荼的美丽乡村建设,手头宽裕后的下赵公庄村民们开始新建、改造新居的同时,齐心协力参与建设美丽乡村,让大家的居住、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去年,石林县委、政府将下赵公庄村纳入美丽乡村的建设范畴。阿乌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杨金富说,有了一旁已经完成新农村、美丽乡村的上赵公庄村的示范,下赵公庄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非常高,村民们把巴江河沿岸及村周边的36.8亩土地,交由集体进行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除此以外,村民们拆除了125座闲置烤烟房、98个土建厕所,25间临时养殖房、石棉瓦房,这相当于自筹了294.4万元进行美丽乡村建设。
如今的下赵公庄村,改造、新建住房的群众忙着构建新居,赶在雨季前完成主体工程;绕村庄而过的巴江河,800米长的河堤道路完成了硬化,开始采用本土树种进行绿化、美化,规划的村民公共活动中心也开工建设。“群众腰包鼓起来、小洋房盖起来、村容村貌美观起来,现在村里已经有许多年轻夫妻不再选择外出务工,而是通过勤劳致富,教育好下一代提高素质,从而带动全村在新时期实现良性循环发展。”怀着对下赵公庄村美好前景的展望,杨金富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