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初头朗村养殖户卞淑华的狐狸养殖场内,150只待产的狐狸体硕肚圆、毛色发亮。
卞淑华与丈夫曾是下岗工人。2010年,在初头朗村一位狐狸养殖大户引导下,卞淑华夫妇进驻到该村狐狸养殖小区,从黑龙江引进10只种狐,开始了“滚雪球”式发展。如今,狐狸数量发展到了1000只,品种有银狐、蓝狐、赤狐和貉子,养殖效益也曾一路飘红,效益最好时每张狐皮纯利润800元,年纯收入10万多元。然而,就在去年底,每张狐皮由上年的630元一下子跌到420元。卞淑华担忧,要是价格再降,利润就更少了。
虽不懂啥是供给侧改革,今春,卞淑华却用实际行动进行着供给侧改革——提高母狐产仔率。“决定母狐繁殖率高低的因素中,人工授精技术很关键。”卞淑华说,狐狸一次产2个幼仔只是保本,多于2个的才算赚钱。去年,因输精技术不过关,她养的狐狸平均产仔仅2、3只。今年,她聘请了一位技术过硬的技术员,卞淑华对即将生产的狐仔抱有信心:“保守估算,每个母狐一次产4到5个幼仔,行情不好也会赚钱。”
降成本也是卞淑华应对狐狸皮价低的对策。过去,卞淑华要雇2个人干活,今年她和丈夫自己饲喂,一下子就节省约4万元。以前,玉米喂量仅占饲料的三分之一,今年她适当增加了玉米饲喂比例,以减少开支。如今,玉米、饲料和鸡鸭等动物下脚料都成为了卞淑华家狐狸的“口粮”。让卞淑华高兴的是,今春玉米、饲料价格下降,狐狸饲养成本也随之降低,“每只狐狸喂养成本由300元降到200元,这也是增值空间。”卞淑华对狐狸养殖依然乐观。
眼下,在松山区政府扶持下,卞淑华和同村的狐狸养殖户正着手成立狐狸养殖专业合作社,“抱团”闯市场可以享受到政府贷款贴息的优惠政策,还能降低饲喂成本,提高市场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