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城市消费品中“傻瓜”类产品的启发,我倡导“傻瓜农资”的概念。因为农民用户与高科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长期存在,而农资产品早已经实现了标准化,农业正经历人员结构的变迁,未来一定要用尽量少的人获尽量多的收成。农业越高科技,产品越需要“傻瓜化”。用“傻瓜”理念指导农资产品,会最大限度适应农民的实际、满足农业的需要。也是农资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产业领域,“傻瓜农资”意味着越与现代高科技联姻,农业所需的农资产品就越操作简单、效果精确。这一点在先进国家已经成为现实。比如美国有农机企业在拖拉机上安装传感器和 GPS,通过卫星测土,通过软件控制拖拉机定点施肥,并把这套系统与种子、肥药进行结合。这种“傻瓜系统”帮农民极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附加值。近来,国内农资龙头企业中化化肥在推进“互联网+智能配肥”,农民只须动动手指头就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现精准配方施肥。这无疑代表了农业服务的方向,也是对农民用户“傻瓜化”的贴心服务。
在产品领域,“傻瓜农资”应该增加过去没有的独特构思、材料和使用方式。比如在农药领域,安全使用是基本要求。虽然现在农药无毒无害化是大趋势,但农药毕竟对生命和环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在使用过程中把人的风险杜绝、环境危害降低,需要创新思维,需要傻瓜造作。我在茶区的山上,看到很多农药空瓶就散落在茶树下、溪水旁,能否通过新型包装材料实现其无害降解?
在使用方面,城市消费品、家用产品的包装上,一般都标配有安全操作的说明书。从小家电到大家具,都有图解说明。为什么涉及食品安全、土地安全的农资产品就大而化之呢?农民在这方面恰恰是最需要提供“傻瓜级”说明书的,企业反而把他们当成了无所不知无所不会的上帝!据说在英国的电灯泡包装上除使用说明外,还必须有“禁止入口”的文字和图示,否则出了问题企业要承担责任。在化肥包装上我们是否也应该对使用说明进行“傻瓜化”的改进呢?在采访中,经常可以看到农民对肥药的使用没有按照科学的比例、用量和方式,很大程度上与说明书的缺失和不够“傻瓜”接地气有关。
在培训方面,全行业农资企业每年要举办无数场农化培训。现在需要反思一下我们的培训是不是足够“傻瓜化”——让农民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对?我见过很多土专家声情并茂生动明了的专业培训,他们善于把肥药机理变成生活中的道理、把科学计量换算成农民手头的器皿、把效果检验化成农民随手就可完成的小把戏;也见识过不少专业术语满天飞的大专家。满口学术正确,农民却如听天书,收效甚微。
1944年9月,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毛主席即兴发表了《为人民服务》这篇着名演讲。引用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重。最近据当年参加追悼会的老同志回忆,毛主席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在演讲中将“鸿毛”换成了“鸡毛”。70年过去了,这种“接地气”的思维和做法仍然值得我们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