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由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承担的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海水养殖园区环境生态优化技术集成与创新循环处理水系统建设,顺利通过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验收组的验收。
据悉,我市自2013年1月开始承担海水养殖园区环境生态优化技术集成与创新项目,以无棣县海城集团等渔业养殖园区为示范点,预计财政投资90万元,到2016年底建成并推广工厂化——池塘耦合利用模式,实现规模化园区海水养殖环境生态优化、管理信息化,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达到生态修复和渔业增殖的双赢目的。
近年来,我市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建立了20万亩的现代渔业示范园区。为提高渔业生产持续健康的发展能力,在《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及农业部《关于创建省级现代渔业园区的实施意见》重点建设海洋循环经济示范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示范区等基地或园区的要求下,我市积极争取了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本项目开展养殖排放水无害化处理设施与工艺的研究,在示范园区实现海水养殖排放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示范。同时研究工厂化养殖排放水在养殖池塘资源化利用技术,确定养殖品种、养殖周期、养殖方式等技术参数,建立工厂化——池塘耦合利用生态优化技术体系。
工厂化——池塘耦合利用模式是一种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技术生产模式,强调养殖系统中的“生物操纵”和“自我修复”。它包括投饵养殖单元(鱼类、虾类)、吸收无机物养殖单元(藻类)和吸收有机物养殖单元(贝类、海参等),利用水体空间、时间和不同物种生态位、食性差异,实现海水梯度利用,达到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根据我市养殖现状、海域环境、优势资源分析,我市已在无棣县海城集团进行了工厂化——池塘耦合利用模式的生态优化技术研发与集成。
目前示范区养殖现状、水文水质等情况的调查和数据采集,养殖品种(海参、南美白对虾、梭鱼、卤虫)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研究,海水养殖排放水资源化利用工艺及“水质无线监控网络平台”的安装调试和试运行等工作已完成或取得一定进展。
按照规划,到2016年,我市将全面完成海水养殖园区环境生态优化技术集成与创新项目,实现建立工厂化——池塘耦合利用模式1套,氨氮排放量降低60%;建立工厂化——池塘耦合利用模式示范推广园区10000亩,养殖尾水达标排放,能耗降低25%;完成海水养殖排放水资源化利用工艺在示范园区推广应用;完成水质无线监控网络平台、海水养殖生产现代化管理系统在工厂化——池塘耦合园区的运行;完成海水养殖环境工程生态化园区管理体系的试点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