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农业”领域,农医生从诞生开始就显得“另类”。在2015年农业电商波涛汹涌时,它没有跟风卖产品,而是推出了“互联网+农技”,而且承诺要向中国农民提供永久免费农技服务。
农医生的商业逻辑曾让很多人困惑,但时间仿佛正在让这家农业互联网后起之秀找到自信。这从今天农医生平台的高活跃度可窥见端倪:每天近4000条提问,累计提问数已超100万条,平台注册农技专家达到14万人。
“互联网+农业”的道路仍然充满泥泞,2016年几乎所有以销售农资产品为核心的农业电商都陷入沉寂,而以农医生为代表的互联网农技服务又能走多远?在产品和服务、公益和盈利之间,农医生将如何权衡取舍?更重要的是,对于农业互联网来说,最本质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我们要为农民和农业解决哪些问题?关于这一切的一切,农医生CEO王兆勇和他的团队正在努力给出创造性的思考和行动。
Q&A
Q:进入2016年,农业互联网领域显得有些沉闷,而作为中国第一款在线农技服务移动应用,大家很想知道农医生的近况。
A:农医生属于技术服务类电商,这是它最大的个性,因为这种差异化的定位,让我们找到了农业痛点。还是用数字来回答你的问题吧。从2014年11月22日农医生正式亮相以来,迄今一年半,平台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人,注册农技专家14万人,注册农资店6万余家。尤其让我们看重的是平台活跃度,日均提问数4000条,累计已达到100万条。
在线下,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新的探索,包括建设农医生农技服务体验站、农医生科技示范园等。在此之外,我们还与很多大的互联网平台开展了跨界合作,等等。这些动作都旨在打造以农技服务为核心的农业互联网生态圈。
Q:农医生只做农技服务,而且还承诺永久免费,但毕竟一个公司是需要盈利才可持续,我们如何平衡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A:农医生首先在意的是社会价值,因为社会价值是商业价值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商业价值自然会水到渠成。我们是为农民服务的互联网平台,农民苦、 农村相对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城乡差距依然很大,农医生静下心来先做好这个公益性的服务,达到实现社会价值的目标。
而且,互联网时代,服务即产品,未来直接靠产品取得收入的模式将被彻底颠覆,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总而言之,农医生的愿景是为中国广大农民提供永久免费技术服务。
Q:农医生的社会价值具体是什么?
A:互联网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开放共享,农医生的定位就是基于农业技术的农村共享经济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它创造了至少两方面的社会价值。
一是解决农技服务的痛点。在农村,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大多数的农技服务由农资店和农资企业承担,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囿于人力、财力,服务范围非常有限,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农技服务积极性不高,大量的农业专家与农民之间存在一条巨大的信息鸿沟。农医生首要的任务就是把双方连接起来,建立农业技术讨论和远程诊断的全天候平台,抹平这条鸿沟。
二是为农业不同人群提供了共享开放的舞台。借助这个舞台,农民可以随时随地向专家提问;专家在这里实现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梦想;农资店和企业进驻平台,可以获得与用户对接的渠道,提升影响力和形象。
我还想说的是,一个人既有物质层面的追求,也有精神层面的需要,很多优秀的农技人员因为扎实的工作经验和理论基础,每一次回答都能获得认可和点赞,时间长了,这种精神层面的肯定能给人以极大的鼓舞。所以,很多用户说,农医生就是一个专门利人的平台,也因为这一点,我们的平台队伍日益壮大。
Q:整体而言,农业互联网还是一片未知的蓝海,对它的探索还在路上,带领农医生一路走来,如今你对农业互联网有着怎样的新认识?
A:农业互联网是高度垂直的互联网,服务的人群是农民,其本质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中国农业的生产水平。很多人问农医生的商业逻辑究竟是什么?我的理解就是,农医生通过提高农民的种植和养殖水平,帮助农民生产更好的农产品,未来再帮他们卖上更好的价格,这就是农医生商业逻辑,也是要为用户解决的问题。
Q:农医生在圈内显得“异类”,其实农医生的团队在农业圈内也显得格外富有互联网精神,这是否与你的个人经历有关?
A:做农医生,首先源自于我的媒体经历。作为记者,有很多的机会和农业专家交流,经常会聊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很多专家都希望把自己的农技知识更快、更直接的告诉给农民,给他们帮助,媒体是当时传播最有效的。但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后来遇到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勤军先生,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便有了农医生。互联网本身是达成人与人的连接,同样媒体也是起到人与人连接的作用,而互联网是个升级版的媒体,所以互联网和媒体是相通的,媒体人创业有先天的优势,帮助非常大。现在农医生做的还是有很多媒体属性,农医生平台的专家可以把他们的农业技术经验分享给广大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