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去年增值税的影响,今年钾肥的行情笔者也始料未及,当前唯一的出路是坚决地去库存化,想借机涨价或拖延的战术只会让问题越积越重。
上周,在俄罗斯召开的IFA会议上传来消息,中国钾肥大合同谈判仍然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希望CFR180美元/吨,但外方表示难以接受。大合同历来被当做钾肥价格的风向标,在大合同谈判再次告吹的情况下,钾肥后市如何?具体的谈判过程不得而知,笔者试图通过情景分析来还原谈判各方的观点、立场,从而揭开未来钾肥价格走势的谜底。
从中国参与谈判方的立场看,港口钾肥库存高企,国内具有钾肥进口资质的企业都严重亏损,如果继续进口,港口的库存量会继续增加,销售压力会进一步增大,价格会进一步走低,亏损会进一步扩大,因此国内企业主观上并不期望达成所谓的大合同,但作为长期合作的双方,在IFA会议上大家又“不期而遇”,大合同的事不得不谈。当前国际现货价格最低在FOB200美元/吨左右,考虑到中国钾肥大合同价格洼地的特点,中国提出了CFR180美元的要求也算合理要求。假如CFR180美元/吨的价格能够实现,那么国内港口售价在1500元/吨左右(含增值税)可达盈亏平衡。按照这个价格推算,国产60%的钾肥出厂价格要达到1200元/吨左右才会有竞争力,57%含量的价格会更低。考虑到增值税的影响,这种价格水平会使得国内绝大多数的钾肥生产企业严重亏损,因此只要外方能接受这个价格,中国就会进口,虽然前期的港存会造成巨大亏损,但可以压缩国内的产量,实现供求关系的逆转,带来价格的上升,从而一箭双雕:既保证了长期合作关系的维系,又通过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方式减少了前期库存的亏损。
从外方的立场看,全球钾肥产能过剩,并且同农产品价格低迷和去库存叠加,小规模的停产已经不能快速实现短期的供求平衡,因此成本或是谈判的基准。笔者坚信CFR180美元/吨的价格不可接受。今年全球主要钾肥出口国的白俄罗斯对钾肥征收了50欧元/吨的出口关税,按CFR180美元/吨的价格倒推,扣除各种费用,相当于白俄罗斯出厂价仅600元/吨左右。为了短期的产销平衡,或小规模供货可以,大合同供货,这个价格注定不可接受。
知晓了中外方的处境,钾肥的走势就会相对清晰:一是在中国港口库存没有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今年大合同签订的可能性很小,所谓的谈判都是拖延战术;二是边贸钾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将成为今年国内钾肥的主要补充和价格的风向标,带动国内钾肥价格的走低;三是据悉已经有国外钾肥进入了保税区,也就是说国际钾肥已经“仓库前移”,一旦具有进口资质的某个企业率先实现了去库存化,就会率先进口,体现出快鱼吃慢鱼的效应,因此目前执行的保价策略很难生效;四是对库存钾肥实行3%的税率过渡期在月底到期,将统一实行13%的增值税率,或将引发新一轮钾肥抛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