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干活累了,就拔起几根来直接吃,香甜得很。”穿着高帮套鞋,谢秋华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自家的茭白田,拔出几根茭白,扯掉叶子,露出雪白的茭白肉,就像吃甘蔗一样吃了起来。
记者也试着生吃了一根茭白:口感生脆,肉质很嫩,有一股新鲜水果才有的清甜味。“有时下田干活忘了带午饭,吃三根就管饱。”谢秋华哈哈大笑。
谢秋华是土生土长的上海青浦区练塘镇泖甸村人,从事茭白种植销售已20多年。他所在的练塘镇被誉为“华东茭白第一镇”,出产的茭白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如今走进练塘镇,满眼郁郁葱葱,田头碧绿连天,又到了茭白丰收的季节。
上游:安全监管员田头随机采样
练塘地势低洼、水网密布、荡田居多,这些特点让其成了全国有名的茭白之乡。如今,练塘镇露地、保护地规模化种植茭白面积基本常年稳定在1.61万亩左右,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上海青浦练塘农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国华告诉记者,以前,人们生吃茭白并不是件稀罕事,只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个别地方的茭农一味追求产量,无节制使用农药,加上运输环节不注意卫生和保鲜,导致茭白质量下降。“但我们练塘茭白不一样,产自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地,水质有保障,而且生产监管非常严格,所以可以放心大胆地吃。”
茭白是水生蔬菜,要能安全入口,严防“农药残留”是重中之重。为此,镇里设立了几个农药指定供应点,种植户须持“农药补贴卡”,才能购买到高效低毒的农药。练塘镇13个茭白村,每个村都有一名安全监管员,他们负责在田头巡视,一旦发现哪家打药水,就要前往查看是否使用了安全农药。每到茭白上市季节,安全监管员会到各家田头任意采样,然后送到镇上进行农药残留检测;镇里的安全监管中心也对长在田里的茭白展开大规模检测,镇农副公司每天还会到全镇交易市场抽样检测。
把好了“种植关”,还要把好“流通关”。练塘茭白的包装、销售和检测信息都在相关记录中清晰列明,可全流程追溯。蔬菜采收后有大量的“田间热”,练塘茭白采摘、清洗、分级后会在3℃(±1℃)的冷库中预冷2小时,随后在相对湿度为85%到95%的环境中冷藏外运。
中游:精品茭白直供高端超市
如今练塘镇年产优质茭白7万余吨,年产值近1.25亿元,带动茭白产业的从业人员约1.5万户,茭农的人均收入已是全镇人均收入的2.5倍。
从5月份开始,练塘镇金前村的茭农沈连生就进入忙碌的采茭季,每天早出晚归都泡在茭白田里。他今年种了800亩茭白,收获季要从5月份一直持续到9月份,平均亩产量在2500公斤左右,一亩地一年净利润为1000多元。“这几年除了小贩直接来收茭白,我们的精品茭白也会直接进入大超市,还在网上销售,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沈连生说。茭农谢秋华的合作社发展也很顺利,已从最初的5位股东发展到120多农户入股,带动周边农民300余户共同致富,家庭年收入达50余万元。
种茭白、卖茭白之所以能致富,政府部门起的作用至关重要。从十几年前开始,练塘镇就开始实施精品茭白的品牌化战略,2003年成功注册产品商标“练塘牌”,2008年“练塘茭白”还成功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此后,练塘镇不断拓展茭白营销领域,除了标准化菜场专摊销售,还对城市超市、联华超市、家乐福超市等供应小包装精品茭白,一袋5根。
下游:打造“练塘茭白观光核心区”
练塘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延伸农业产业链,走多元化经营之路。经过多年的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练塘茭白如今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如何进一步提升茭白产品的附加值?
练塘将优质茭白制成了茭白干、茭白酥片等休闲食品销售。而茭白收上来卖出去了,田里的茭白叶怎么办?练塘镇引导茭农用茭白叶编织手工艺品,不仅颜色好看,还有清香的气味,产品不仅受本地顾客欢迎,还远销海外。
另外,练塘镇正在打造旅游休闲精品项目,挖掘茭白特有的文化底蕴。从2015年年初开始,练塘茭白观光核心区项目就已开始报批、规划,目前设计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正在准备进行专家论证。
根据现有设计,茭白观光核心区面积为1600亩,将被精心打造成练塘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在坚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组织化管理的前提下,融入生态农业、环保农业、循环农业和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理念。建成后,这个观光核心区将成为农业科普教育基地,还有一个市民休闲广场可供游人玩乐,相关农家餐饮、住宿也将配套,可以进一步促进本地农民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