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行走在龙游县湖镇镇上下范村,看到道路两边的连片橘园呈现出一片新绿,去冬今春,那些受冻的椪柑树又发出了新枝和嫩芽。“这是我们合作社的橘园,虽遭遇了严重的冻害,但村民通过科学管理,橘树生长、恢复情况不错。”龙游宜靓家庭农场负责人朱江宜介绍,这几年,他每年要卖四五千吨的柑橘,“我种柑橘、贩销柑橘20多年,农场从无到有,一步步做大,靠的是转型。”
从贩销柑橘起家,到成立合作社,再到办起家庭农场,三个转变让朱江宜成功做起了“农场主”。“从单打独斗到抱团经营。”朱江宜告诉笔者,以前是一个人单干,通过火车把本村的柑橘贩卖到东北,每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
到了2009年,他牵头成立龙游金秋红柑橘专业合作社,迈向了抱团经营之路。目前,合作社已有 1500亩柑橘核心基地,联结基地3200亩。“抱团经营好处明显,我已经与本村、周边村庄100多户农户形成了多年的互信互助关系,农户种橘不愁销路,我每年也有250万公斤的柑橘来源。”
近几年,朱江宜不仅把衢州柑橘销往国内市场,还把柑橘卖到了东南亚。他说,行情最好的是2013年,赚了几百万元。而去年,柑橘价格低迷,讲诚信的朱江宜还是以每公斤1.7元的保护价收购了社员的柑橘,“农户种橘没亏本,我却亏本100多万元。”“2013年我办起了农场。”这是朱江宜的第二个转变:有了自己的农场,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他在上下范村流转了200亩土地,办起宜靓家庭农场。“有了自己的柑橘基地,更要抓住柑橘转型的大好时机,打出自己的品牌。”
在农场,笔者看到连栋大棚里的柑橘新品种长势良好,一株株的柑橘树上已经结了不少果实。“这个大棚的面积有10亩,种的是‘爱媛’‘春香’‘春见’‘沃柑’等新品种。”朱江宜介绍,搭建大棚种橘,目的是进行新品种与椪柑的对比实验,只要适应本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就会推广栽培。
这是他第三个转变:通过实践,他开始培育柑橘新品种,并初见效益。“柑橘新品种的栽培与经济效益,由市场说了算。”总结多年的经验,今年,朱江宜计划通过土地流转再承包200亩地,“我这1万株‘由良’小苗能种100亩,其余的再种些别的柑橘品种。”他分析说,柑橘产业的转型,关键是要以市场为导向,种些消费者喜欢的柑橘,就能“转”出新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