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至少要40分钟,杂草是及人高的草丛,只要一走进去就被埋在绿色里,只能靠吆喝声相互通信。上山难,难于上青天。要么是露水打湿裤腿,要么就是汗水湿透衣背。
这么难,大学毕业的江利斌回乡图个啥?
用学到的知识,“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这既是他与村委主任的一个约定,也是他的梦想。他希望父老乡亲不用走出大山,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1 为家乡发展踏上求学路
“你脑子好使,我希望你能去上学,学到切合农村实际的知识,学有所用,回来建好咱们村。”村委主任付宏伟的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江利斌的脑际。
而村委主任说这话的时候,正是江利斌高考失利、打工失利,人生处于低谷的时候。
2008年,高考失利的江利斌,看到周围那些没有上高中的同学已经挣钱,便不顾家人反对,揣着500元踏上了开往天津的火车。
江利斌在一个轮胎厂做压包工作,纯粹是苦力活,一天最少干十二三个小时。“一下班,躺在床上动都动不了。”回忆起打工的那段日子,江利斌说,无数次想回去,但丢不起那人。
此时,他和同事租的房子被盗了。他想退房退钱,可房东不仅不给退,还恶言相向。“房东足足骂了我们一个多小时,把我们骂得"狗血喷头"。”他后来就反思,这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那次过后,他深深地觉得,没有一技之长、没有文凭在外面难有立足之地。
江利斌回家了。之后一有时间,江利斌就与父亲一起学习核桃嫁接与修剪方面的技术。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虽然嫁接、修剪貌似会了,可为什么那么做,我不知道。”江利斌不断地问自己,农村到底适合发展什么?到底怎么样才能带动农村人致富呢?
还是得学习!
江利斌有了继续高考的想法,村委主任付宏伟跟他做了一个约定:毕业后带着适合农村发展的技术回乡,参加选举,争取接任村委主任,做个时时刻刻为农民着想、踏踏实实为农民谋利益的农村发展带头人。
2 种蘑菇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2010年9月,经过一年自残似地复读,江利斌考入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在进大学的校门之前,我就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我们村核桃树多,我就学习种果树,学习一门实实在在的技术,一门适合自己和农村发展的技术。”
军训完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观了学校附近的一个蘑菇大棚,当一排排蘑菇齐刷刷地出现在眼前时,他蒙了,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的情景居然真实地呈现在眼前。“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找到了适合农村发展的好项目——核桃+食用菌。”
核桃树的树枝可以做蘑菇棒子,废弃的棒子还可以做肥料。冬天种蘑菇,夏天种核桃,不仅时间上可以互补,而且还可以实现原料和肥料的互补,这样村民一年四季就有事做、有钱挣。
时不我待!上学期间,不能光学理论知识,还要在实践中学习。江利斌租了几个蘑菇大棚,开始了边当菜农边当大学生的生活。
去大棚拉草帘、通风、拌料、烧锅炉、接种……“每天起早贪黑,宿舍的同学晚九点半前根本见不到我,他们甚至不知道我早上什么时候离开宿舍的。”江利斌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每次捯饬完蘑菇回到教室上课时,他座位前后左右都没有人。“种植蘑菇后,身上有股怪味,非常难闻。”同样是学生,其他同学光鲜亮丽,而他每天脏兮兮的,穿梭在同学之中,感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好几次他都想要放弃。
可是,跟村委主任的约定还历历在目。
咬咬牙,继续干!
辛苦没白费,学校周围90%的饭店都成了他蘑菇的铁杆客户。“我经常骑个车子,前面带一筐,车把上挂一筐,后座再绑一筐,在太谷县城中边骑边吆喝,"卖蘑菇!农大学生自己种的蘑菇!"
在学校练手,为的是村里的事业。2013年2月,还在上大学的江利斌在家乡成立了“黎城利斌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开始带领村民种植蘑菇。
2014年大学毕业后,江利斌便在合作社院里盖起蘑菇大棚。如今,合作社的大棚已经发展到14个,他的食用菌事业已经做得风生水起。“有些培养袋里的香菇已经长满了,这时候就该割袋了,给它更多的空气,让它好好呼吸……”7月19日,当记者一行抵达时,他蹲在大棚里猫着腰,仔细叮嘱工人要好好照顾蘑菇。合作社社员王景堂说,利斌手把手教他们先进的培栽方法,还推出盆栽蘑菇的好点子,大伙儿都尝到了甜头。“真正带领大伙儿走上了一条致富路。”
3 核桃林撑起人生梦
北委泉村位于太行山上,漫山遍野长满了野生核桃树。
“我们的核桃林就在这座山上。”7月20日早晨,虽然天气略感闷热,江利斌仍然给记者们准备了迷彩服,并强制大伙儿穿上。“上山得把自己裹严实了,要不粘上草料或被蚊虫叮一口,下来一周皮痒痒。”记者小声嘀咕着,“至于吗,穿这么厚的衣服,一会爬山再出点汗,不把人给蒸腾了啊……”
进山路只有一条,仅容一人通行,脚下都是土路,且时刻缓缓流淌着泉水,混合着泥土,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留下无数个脚印,稍不留意脚便打滑。走了没多远,山坡陡然无比陡峭,小心翼翼查看脚下的山路时,一抬头齐人高的野草已充斥了整个视野,镰刀开路虽可减少荆棘划伤身体,然而速度却不免慢了许多。前行中,耳边不断充斥着飞虫嗡嗡的飞鸣声,身子时刻四十五度倾斜碎步前进,为保持平衡,不敢抬头。
爬行不到一个小时,记者寻找到一块稍微平缓的石面,一屁股杵到地上,再不想动弹。汗水大滴大滴地流着,早有准备的江利斌顺手递过来两瓶水,记者一把抢过,一口气全喝进了肚子里。
一路上,已记不清村民江保旺说了多少回马上就到。终于,江利斌大喊着到了。记者猛一抬头,雨水却瞬间从上空滴落……
雨幕中,漫山遍野的核桃犹如调皮的小精灵,欢快地随风摆动。江利斌和江保旺丝毫不觉得疲惫,已开始修剪核桃树。“你们休息一会儿,我们不累,习惯了。”江利斌说,“这座大山,是大自然带给我们最大的财富。”在江利斌的印象中,从儿时起,村里的人除了种地,就是上山采药,而山上那一簇簇野核桃在他们眼中毫无价值。江利斌成立了绿翼核桃专业合作社,带领社员在野生核桃树上搞嫁接,如今已经嫁接出5500余株食用核桃、4000余株麻核桃。而种麻核桃的经济价值还很高。
望着嫁接出的成片核桃林,江利斌眼角隐含泪水。“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让家乡的父老不用走出大山也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这个愿望一直都在,从未离开。也正是怀揣着这个美好的愿望,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到现在、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