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届六旬的韩省华,皮肤黝黑,半头白发,一看胜似老农,但他其实是真菌研究界“大咖”。30多年的从业生涯里,韩省华曾获30多项县级以上政府科技进步奖,出版专着1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国家专利20多项;另外,他还经常发表与菌菇相关的散文、诗歌、词赋,以及创作了风格多样的菌类绘画,在国内外办过近10场画展。
韩省华哪来这么多精力?
“一荤一素一菇”倡导者
近些年的餐桌上,食用菌堪称绝对“新宠”,且大有霸主之势,“一荤一素一菇”,更是被誉为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对这一理念的提出者,坊间“传闻”不少:有人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有人说世界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
然而,记者通过检索,发现这些机构从未提过该言论,经过走访调研,终于找到了真正的“鼻祖”。这是一位长期从事菌研究和生产的技术人员,名叫韩省华,在国内外食用菌行业里,大家都称之为“蘑菇大王”。
“一荤一素一菇”的膳食理念从何而来?据了解,1995年,在陕西西乡县举办的中国西北地区香菇生产研讨会上,韩省华首次提出该观点;一年后的国际蕈菌生产及产品会议中,他再次旗帜鲜明地判断:“一荤一素一菇”的搭配,将形成新的餐饮潮流。
此后,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一荤一素一菇”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认可,以致于多年来一直被误传为联合国组织所倡导。今年6月,在国内同行的鼓励下,在荷兰举行的第十九届国际蘑菇学会大会上,韩省华再次以墙报郑重提出:“一荤一素一菇”,人类健康稳定的食品结构。
一生只为蘑菇奔波
1976年,年仅20岁的韩省华,就因精于天麻栽培技术,民间人称“韩天麻”。4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韩省华被浙江庆元县作为科技人才引进,开始专职从事菌类研究。
在庆元的10多年里,韩省华不是泡在书堆,就是四处采集野生菌,研究人工栽培的技术和方法。很快,他在食用菌分类、育种、栽培、加工和产品开发上,成果不断,在业界崭露头角。
1991年对韩省华来说,绝对属于浓墨重彩的一笔。历经将近10年时间,他终于成功从灰树花中提炼出多糖,并出口瑞典、美国等地,并用它制成了菌类抗癌辅助药——保力生。这一科研成果当时震惊全球真菌学界,韩省华因而一炮走红,被誉为“灰树花之父”,也从此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
之后,作为真菌学的新星,韩省华开始与全球学界“大咖”频繁接触。1994年,在他的组织下,来自22个国家的78位海外专家与国内300多位学者齐聚庆元,参加“国际香菇生产与产品研讨会”。大会上,专家们集体认定:全世界香菇栽培的起源地就在中国庆元。这一论断让小县庆元名震四方。此后,食用菌产业也迅速在当地崛起。
1994年,也是韩省华到浙江工作的第15个年头,年近不惑的他,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内心开始蠢蠢欲动。
韩省华本想自创公司,下海闯市场,但事与愿违,最后,他还是被“挖”到老家陕西西乡县,就任多经办主任,推动了当地食用菌产业的飞速发展。不久后,韩省华凭借灰树花、灵芝、香菇多糖产品,在海外交易中,走上”既做研究、也做贸易的道路,由此也掘到了第一桶金。
1999年后,韩省华开始全身心地办公司。在他看来,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人们的“舌尖最爱”。最早时,韩省华在杭州城西租了个小小门面,专门销售庆元香菇。为了打开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让食用菌走上城市更多餐桌,稍稍站稳脚跟后,韩省华就在省内外,扩大生产和加工基地,确保每天可供应十余种食用菌产品;另一方面,他又在杭州建立批发中心,还开起饭店、编出菜谱,专门烹饪食用菌菜肴。
“只有消费者充分了解‘一荤一素一菇’的理念,才有消费市场,这个产业才会壮大,研究也更具意义。”令韩省华欣慰的是,他当年的判断很准,如今食用菌越来越火爆,已成为百姓餐桌不可或缺的食物。
产业需要文化作支撑
“蘑菇之道,广博深远,山中采菇识之,田园栽菇食之,室内写菇画之,歌之,颂之,咏之。”在今年60岁的生日前夕,韩省华写下上述文字。实际上,这也是他过去40年与菌菇的情缘写照。
不过,近些年,韩省华有些“不务正业”:经常发表与菌菇相关的散文、诗歌,词赋;到龙泉山区用青瓷制作菌菇工艺品;还用国画、油画、蜡笔画、白描等多种形式,创作了风格多样的与菌类相关的绘画。
尽管赞誉不断,但仍有许多人表示不解:堂堂大专家,为何半路出家从文?在韩省华看来,画、歌、颂、咏,是他发现的“新大陆”。几年中,他一直致力于菌类文化的挖掘与弘扬,除了创造大量文艺作品,还协助多个地方,建立菌类文化村、博览园和专题小镇等。
“一个产业要稳固发展,除了品质过硬外,更重要的是产业文化的挖掘和塑造。一旦某个地方的从业人员,对产业有了感情,即使整个产业形势再震荡,老产区也不会倒。”
韩省华告诉记者,在过去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什么来钱种什么,产业发展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为何如此大起大落?症结便在于缺乏情感与文化积淀,这也是自己如此倾心菌类文化的原因所在。韩省华希望通过菌类文化的挖掘和培植,为从业人员提供情感依托,也利于相关知识的普及。
“科研要做,论文要写,但这些毕竟是和少数业内专家在交流,而通过绘画、诗歌等形象思维,能让大众更易接受和喜欢菌菇文化。”韩省华说,接下来自己将逐渐淡出公司管理者的角色,把更多精力投注于菌类文化推广。
国家一级作家卢江良对此评价:韩省华创作的菌画作品,让观赏者领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切的感悟之同时,又感知了充满灵动和灵性的菌类世界,以此传递着作为菌类人的满腔情怀,以及奠定和弘扬了中国菌类文化。
也有人质疑,科研、艺术两不误,韩省华到底哪来那么多精力?
你大概想不到,韩省华的偶像竟是伟大艺术家达·芬奇和150多年前法国博物馆的居唯叶。以两人为榜样,韩省华把职业当爱好,把爱好当专业,在研究与创作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交替转换。正是这种独特的休息与工作方式,让他拥有了充沛的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