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暴雨,国内今年极端气候频显,而化肥市场方面也在发生一桩桩、一件件令人感到怪异的事情。笔者综合整理一番如下:其一尿素价格已经跌至近十余年来最低值,据悉某东北大厂8月份尿素结算价格已经跌至1060元/吨出厂,且如此低端的价格,除去东北市场需求多已结束的原因外,经销商仍不敢大量拿货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其二,二铵从去年9月份起价格呈现断崖式下跌,目前64%二铵山东地区主流第一到站价在2250元/吨左右,而其出口减量更甚,今年二铵出口关税与历史同期相比处于最低点,但出口量却不尽如人意,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出口相比减量近三成,但国内开工并未有同步的收缩,从而导致国内市场供应压力过大,价格连连下滑。其三,今年钾肥大合同在历史上首次在下半年签订,价格虽为今年国际市场最低谷价格,但因国内秋季市场需求量本就较少,加之供应量较大,大合同签订之后钾肥销售情况并未出现火爆。其四,复合肥市场基层市场面需求萎缩,工厂受限开工低位运行,截至到现在复合肥的开工仅在五成左右。
正所谓“空穴来风,事必有因”,发生这样现象的原因在哪?
首先,化肥市场供应量过剩。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供应能力逐渐升高,现阶段主要肥种仍旧依靠进口的是钾肥,但是钾肥的自给率也从前些年的三成升至现阶段的五成,可见国内化肥事业发展之快;而二铵的过剩率也超过100%,虽尿素过剩率不高,但产能基数过大,压力也同样不容小觑。复合肥工厂更是遍地开花,个别小厂迫于市场压力仅在旺季时才会生产,产能利用率较低,过剩压力巨大。
其次,国内化肥同质化严重。随着化肥事业的发展,下游可选择货物较多,虽数量有所上行,加之个别品牌在某地市场畅销程度较好,但价格和质量同质化较为严重,核心技术的竞争力相对较低,从而影响价格难以高位企稳。
在去年农副产品价格低迷这种大基调的影响之下,少部分基层市场对于种植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挫伤,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弃荒现象,基层市场需求缩窄,令本就供应过剩的市场再度陷入僵局。
虽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各个化肥去产能将会得到一定的缓解。但笔者个人认为,当需求如同去年般增量时,国内部分老旧设备的产能将会死灰复燃,从而造成“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尴尬局面;如想彻底解决仍需要政策的导向,个别业内人士表示如将国内各个肥料标准提升,这样不仅缓解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可以提升该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但这种做法为期时间较长,且对当前行业也会造成一定的冲击,现阶段市场也仅能做到且采且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