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在田头是扔,带回家也是扔,农药瓶扔哪儿都不好,但实在找不到好办法。”9日上午,盐城市亭湖区新兴镇镇西村村民王学英正在稻田打药,拆下来的农药包装物该如何处理,让她束手无策。
随意丢弃不仅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而且危害饮用水安全和农民健康,几乎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的农药废弃包装物,出路究竟在哪里?8日至10日,正是我省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的集中施药期,记者走进田间地头实地探访。
处理困难,田间河边寻常见“这些包装没人回收,连废品收购站都不要,不丢田边,能扔哪儿?”在王学英家田埂上,除了新拆的农药包装外,还散落着过去留下的杀螺胺、二甲四氯纳、苄·二氯、灭蝇胺等农药袋和农药瓶。记者将这些包装物一一捡起,时间不长便收集了半马甲袋,随意拧开一瓶“毒死蜱”盖子,还能倒出一些残留的药液。
稻田旁边就是小河,河岸长着青菜、辣椒、黄豆。“下雨天,有的农药瓶子、袋子就被冲下河。”王学英说。而农民打药时集中兑水的水渠口及河边,更是农药包装物集中丢弃的“重灾区”,花花绿绿一大片。
记者走进新兴镇镇北村农民施荣芝开的废品收购站,王学英的说法得到证实:“塑料厂不愿回收农药瓶。农药包装有毒,就是收也只值3毛钱一斤,很少有农民愿意捡来卖。”
废弃的农药包装如何处理,农民们很无奈,大户也没有好渠道。这两天,盐都区秦南镇纪香龙为给1100亩稻田打药,特地请了工人。“田多用药量大,尽量使用大包装,小包装光拆袋开瓶就要花个人工,留下的包装也多。”打完药,纪香龙把所有包装送进垃圾箱。盐都区郭猛镇陈鹏顺也有千亩稻田,2斤装的“毒死蜱”打10亩田,光这种药就留下100只瓶子:“无人收无人管,每次打药,瓶瓶袋袋一大堆,怎么处理让人挠头。”
“焚烧、深埋,我们自己只能做到这一步,没有更好的办法。”最近正给5000亩稻田集中打药的阜宁种田大户周铁告诉记者,“其实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办法,焚烧污染环境,深埋降解困难,但这样处理,总比随意乱丢好。”
旧瓶回收,面广量大成本高“种这么多年粮食,还没听说有人回收农药包装的。”在陈鹏顺看来,这些包装物没有多少利用价值。过去农田边都是土路,农民打完药就随手一扔,现在农村水泥路多起来,一些自觉的农民还会把包装物扔进路边垃圾桶。
“要让一家一户主动把几只农药袋子或瓶子收集上来,关键在于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强不强,这正是农药包装回收的难点之一。”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年产农药1000多吨,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公司负责人黄海军说:“农药包装物回收主体在生产企业,但真正实施起来难度大、困难多。卖出去的农药分散到农村各地,能否收得上来还指望一家一户的农民。另一方面,回收处理成本高,是"砸钱"买卖,企业还得算算经济账。农药袋回收无法再用,农药瓶清洗后再装药,产品质量达不到标准。生产一只普通农药瓶的成本是五六毛钱,但如果把这些残留的包装物送到专业处理厂再处理,还要交一定费用,成本上升,无形中也增加了老百姓(603883股吧)的负担。”
“小小的农药包装看似小问题,但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回收处理亟待破题。”省农委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病虫防治科科长于淦军认为,即使农民愿意将农药包装回收上来,后道处理还涉及很多问题,如资金来源、监管方式等等。“目前,农业植保部门的主要精力集中于给农民用药提供技术指导,各地植保人员原本就人手不够,很难再腾出手来。不过,目前国家已经关注到废弃农药包装物的回收处理问题,有关部门正在调研。”
农药包装回收有没有可能?在盐都区盐龙街道北港村六组张林林家700亩稻田里,记者看到,南京艾津植保有限公司的杨振磊驾驶着自走式植保机正在喷药,一大桶兑好的药水能打25亩地。田边的张林林主动将印有“艾津”标识的24%·己唑嘧菌酯SC、70%烯啶·噻嗪酮WDG等农药包装瓶一一捡进袋子,交给杨振磊带回公司。
“从2013年开始,艾津每年投入三四百万元,尝试在统防统治中对服务的大户实行农药包装物回收奖励制度。旧瓶换新药,10只空瓶换1瓶农药,或者回收25公斤包装袋奖励50至100元,大户们很乐意。”艾津公司副总、盐都区艾津植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叶守国告诉记者。回收的包装物统一送回公司后,可利用的留下来,其余都经过专业清洗再送固废处理厂,每处理1吨包装物,艾津得付处理厂8000元。目前,艾津在我省南京等地的服务面积达10万亩,年回收处理农药包装30多吨。
精准用药,科学施策减用量“农药包装的回收处理不仅涉及农民的环保意识、农药企业的责任,而且与技术层面也有很大关联。”盐城市农委植保站副站长陈永明认为,科学治虫防病,是减少废弃农药包装物的另一个出路。
“作为农业大市,盐城这些年的农药使用量在逐年下降。”陈永明说,就农药本身而言,新型农药活性高,过去每亩田要用五六十克的,现在有的三四克就能解决问题;以前用的农药剂型多为乳油,溶剂多为二甲苯,对环境影响大,现在用水作溶剂,剂型变成水剂或悬浮剂。而绿色防控技术的使用、专业化社会组织参与统防统治等措施,减少了农药用量和次数,废弃包装物相应减少,同时又增加了农药大包装的使用,降了成本。
农药的减量使用工作,江苏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于淦军告诉记者,2015年,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将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占比作为考核政府的硬性指标,明确2015年,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必须占到74.2%,今年为75%,2020年则为85%。“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药肥料要实现零增长。江苏自我加压,比国家要求更严格,通过控害提质保生态等诸多措施,这些年均实现农药减量使用。”
“这次水稻防治重点是白背飞虱。今年台风多,从两广等地迁入的白背飞虱剧增,据说我省有的地方是去年的20倍以上,现在正是最适合的施药期,要抓紧时间,按配方施对药施好药,这样打一次能管用好长时间。”站在张林林家的田埂上,盐都区植保植检站站长仇学平叮嘱叶守国,“治虫防病,也讲精准,用药适时对症,不仅减少农药使用量,还降低农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