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道旁,门前一个个叠起的抽屉式木格显示了这幢砖瓦房的与众不同。这幢昔日的猪舍已被改造成“牛”棚,今年60多岁的陈新法夫妻俩正在给蜗牛喂食,“辛苦是辛苦些,但收入不比养猪差,风险低,也不太会亏本。”放弃养猪后,陈新法用蜗牛养殖闯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2013年,养了多年生猪的陈新法响应政府生猪产业减量提质号召,主动把160多平方米的猪棚改成了“牛棚”,转产蜗牛养殖。一间间水泥砌成的猪圈被一个个养殖箱所取代,成排的养殖箱布满墙壁。“本来这里养100多只生猪,进门一股臭气,环境也脏,生猪行情又变化快,有好几年都亏本的。”陈新法看到亲戚养蜗牛效益不错,就改了猪舍,养蜗牛。
从芝麻大小的卵,到孵化成小蜗牛,再养成乒乓球大小的成品蜗牛……记者在陈新法的菜地里、蜗牛棚里看到了蜗牛的成长历程。房门大开着,400个养殖箱布满两侧,屋内没有明显的臭味,运转着的冷风机使屋外35摄氏度以上的气温在屋内保持在26摄氏度左右。陈新法从早上8时许一直在“牛”棚里忙碌着,给养殖箱逐个喷水保湿,喂食菜叶和饲料。
“别看蜗牛小,吃起来蛮厉害的,基本上两天就要喂一次,每周又要清理排泄物、收拾吃剩菜叶,夏天要降温,冬天要保温。”陈新法说,蜗牛养殖比较轻便,但活还是蛮多的。一批蜗牛需要养殖6个月,而他通过套养,一年能养殖4至5批,“累是累点,但效益现在还行,也有保障。”
黎明村村委会主任甄华庆介绍,余新镇是全国白玉蜗牛养殖基地,村里就有两家专门加工生产白玉蜗牛的企业,村里每年组织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教导养殖户养殖技术,企业与养殖户签订养殖收购协议,销路有保障的同时,签订的最低收购保护价,更保障了养殖户的收益,基本不会亏本。
“去年白玉蜗牛的每公斤收购价在12元左右,去除成本,还有些收益。今年收购价有所上涨,目前,白玉蜗牛每公斤收购价是20元,如果一直保持这个价格,今年收益不错的。”陈新法400个养殖箱,每个标准的养殖成品在4.5公斤左右,如果一年养4批,满打满算有近15万元收入。除了养蜗牛,他家还种了3亩多葡萄、蔬菜,“这点收入,老夫妻俩用用足够了。”陈新法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