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广东省农业厅、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考评工作落下帷幕,首批评定的100家示范基地中,惠州有12家上榜,成为全省上榜最多的地级市。
作为珠三角及毗邻港澳地区的农业大市,近年来,惠州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同时,充分利用区位、土地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目前全市共有出口蔬菜、畜禽及水产品种养、加工企业及基地112家,2015年出口农产品20580批,2.9亿美元,不仅是香港最主要的蔬菜、肉类供应基地,部分深加工农产品更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
香港猪禽及水产品1/3由惠州供应
下午2时,惠东白花镇,惠东县东进保鲜肉类有限公司冻库外,工人正在将一箱箱冰鲜猪肉搬运上冷链车。这些上午才屠宰、切割和包装的新鲜猪肉,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之后将到达香港,赶上第二天清晨的早市。
与此同时,在仲恺陈江,勇记农业开发(惠州)有限公司的蔬菜加工车间内,一批刚收割的蔬菜正在进行分拣、预冷和包装,几个小时后将装车送往香港,与东进公司的冰鲜猪肉一样,赶上第二天清晨的早市。
产自惠州,主供香港,是上述两家公司农产品的共同特点。东进保鲜肉类公司隶属于新三板上市企业东进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人何新良出生于惠东白花镇,后移民香港,一直从事猪肉贸易生意。香港回归后,他回到家乡办起养猪场,并配套加工企业,成为内地首批4家供港猪肉加工企业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年出栏生猪量约20万头的大型生猪养殖企业。
“公司做供港猪肉18年了,平均每天有120多头猪供应香港,目前是香港冰鲜猪肉最大供应商。”东进农牧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公司供港冰鲜猪肉销售额约1.1亿元,占公司销售总余额约19%。
勇记公司创始人王锦海则是地道的香港人。因为香港农产品匮乏,上世纪90年代来到内地种植蔬菜,供应香港市场,成为第一批在内地从事农业生产的香港商人。目前该公司除了在陈江拥有2100亩种植基地,还在宁夏开辟第二个种植基地,2015年蔬菜总产量约1万吨,其中一半出口到香港市场,是惠州最大型的供港蔬菜种植基地之一。
随着王锦海、何新良等供港农业经营“先行者”获得成功,越来越多香港商人来到内地经营供港农业。因为毗邻香港,又拥有较丰富的土地资源,惠州成为香港商人北上“务农”的主要目的地,此外也有不少内地商人加入这一行列。惠州先后培养出惠港蔬菜基地、顺兴食品和正顺康畜牧等一批供港蔬菜种植基地和畜禽及水产品养殖加工基地。
据惠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目前惠州共有供港蔬菜基地20家,蔬菜加工厂9家;出口畜禽及水产品养殖企业及基地76家,加工企业7家。2015年出口农产品20580批,2.9亿美元。其中供港蔬菜、供港澳鲜冻猪肉、供港澳鲜冻禽肉、供港活猪、熟禽肉和蛋制品等多个种类的出口量居全省前三位,其中供港澳鲜冻猪肉、熟禽肉占比高达47.4%和60%。由于部分产自惠州的农产品经深圳、东莞等地区的出口企业供应香港,上述数据并未完全体现惠州出口农产品的总体情况。市农业局副调研员朱耀明介绍,此前该局曾会同检验检疫部门按照产地口径进行统计,数据显示,惠州是内地最大的供港蔬菜种植基地,供港新鲜蔬菜占香港地区进口蔬菜总量的40%,因为香港自产蔬菜数量较少,也就是说香港人每天吃的蔬菜有四成产自惠州;供港生猪、家禽和水产品约占香港市场的1/3。
荔枝酒等深加工产品远销欧美等海外市场
发展供港农业,惠州有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作为农业大市,惠州农产品不仅大量供应香港、澳门,更远销日本、东南亚及美国等地。
位于惠城区马安镇的惠州市惠泽源实业有限公司,是本次获评为示范基地的水产品养殖出口基地之一。日前,该公司饲养的16吨活鳗鱼,经过严格检测、氧气包装,通过航空运输发往日本,货值达300多万元。
惠泽源公司主营鳗鱼、鳗鱼制品等水产品的养殖、加工和出口贸易,目前在惠城马安和龙门拥有养殖基地2670多亩,2015年鳗鱼总产量400多吨,绝大部分外销鳗鱼消费大国——日本,销售额超过1亿元。
“日本市场很大,但保护意识很强,对产品质量安全要求非常严格。像我们公司具备活鳗出口资质的企业全国只有6家。”惠泽源公司总经理袁中铸说,目前公司正在进一步开拓其他国家或地区市场,近期已完成出口韩国的许可手续,将有6吨活体鳗鱼出口到韩国,公司产品还准备进入香港市场。
除了生鲜农产品,惠州深加工农产品也远销国外。今年3月,惠州祯州集团生产的特色荔枝醋首次出口香港,这是荔枝深加工产品继出口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地区之后,新增的又一境外市场。“荔枝不易于保鲜,鲜果只能在岭南或者国内销售,但是制作成高端深加工产品就可以出口全球市场。”省荔枝协会会长、祯州集团董事长薛子光表示,目前公司正在推进白兰地荔枝酒出口法国和日本的事宜。
市检验检疫局负责人介绍,除了荔枝饮品,惠州还有梅菜、玉米罐头、黑糖、蛋制品等深加工农产品远销东南亚、美国、欧洲和尼日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发展外向型农业参与国际竞争
惠州发展外向型农业与毗邻港澳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历史原因等因素有一定关系,不过在朱耀明看来,这也与惠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保持农业较好发展质量和水平息息相关。“无论是香港、澳门,还是日本、欧洲,对于进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都非常严格,惠州出口农产品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全省获评出口示范基地数量最多的地级市,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惠州的农业发展质量好,农产品品质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发展要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大对农产品出口支持力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日前公示的《惠州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将进一步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扶持农业出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围绕特色蔬菜、薯类、水果等重点产业、重要产品,科学合理筛选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符合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具有明显发展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给予扶持,使之成为带动全市外向型农业发展的重点骨干企业。
■建议
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杜金沛:
加大农业扶持培育支柱产业
外向型农业只是惠州现代农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惠州现代农业加快发展。2015年农业总产值244亿元,较2010年增长47%;带动农村人均收入5年增长88.5%,达15830元,年均增长13.5%,增幅连续多年多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杜金沛副教授表示,改革开放以后,珠三角大部分城市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却以牺牲农业为代价。惠州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保持大规模的农业,成为“另类”的珠三角城市,“这不仅保住了农业本身的发展,也带来了青山绿水。”对于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协调发展的理念,杜金沛给予高度评价。
在杜金沛看来,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是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建议,惠州应该继续坚持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协调发展的理念,在加快工业、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加大农业的扶持发展力度,将现代农业培养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愿意为优质农产品支付更多资金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这对于惠州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利好。”杜金沛建议,惠州首先应在财政投入上加大对农业的倾斜力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扶持力度;其次,应加快补齐农村农业人力资源短板,像引进工业人才一样加大力度引进高精尖人才,培育人才梯队,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回乡从事农业工作;第三,加大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尤其是拥有较高农业技术、管理水平的优良资本,带动现代农业发展;此外,随着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的迅速发展,这也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惠州应抓住生态优势、农业基础和客家文化,加快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