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高温过后,秋天悄悄地走进了玉米地,成片的玉米熟了,一穗穗饱满得露出了金黄的“牙齿”,农民看着辛勤的汗水变成了丰硕的果实,喜上眉梢。又到一年秋收时。山东省莱芜市农机局的专家和乡村的农机手们开始忙碌起来,检修机械、签订作业订单、指导玉米青贮、制定土地深松规划。
农机秋忙唱主角
“三秋”期间,全市计划投入各类农机具1.2万台套,其中大型收割机400台,比去年增加80多台。
秋收的农活很缠手,往往累得人们腰酸背痛、筋疲力尽。如今,随着联合收割机械的推广应用,农民秋收很轻松。在农高区方下镇鲁西村,记者见到了常年进城卖菜的老何,问及秋收情况,他说:“我家种了2亩春玉米,用收割机作业,不到一个小时就收完了,拾掇拾掇耽误不了明天进城卖菜。虽然机械收割花点钱,但省力省时,又不影响买卖,很划算!”
据了解,今年“三秋”期间全市计划投入各类农机具1.2万台套,其中大型收割机400台,比去年增加80多台,截至7月底,已发放购机补贴款900多万元。联合收割机、深松机、旋耕机、免耕播种机一应俱全,确保玉米适宜机收率达85%以上。为了保障秋收,还引入社会化服务体系,成立了以洪刚农机合作社为龙头的50多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服务公司,增购多台新型收割机,比老式收割机马力增加了30%,收割效率提高了30%,同时每台机械加装了秸秆粉碎装置,做到了粉碎、还田一体化的收割作业,从事代收、代种、代管,公开承揽种田业务,让留守老人轻松过“三秋”,在外务工人员无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积极做好“农机加油卡”的办理发放工作,确保“三秋”期间机械化农业生产柴油的供应,组织6支农机技术服务小组深入村队、场院和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机械维修、跨区作业和安全生产等服务,把政策、信息、技术、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玉米青贮效益高
在农高区方下镇石桥子村南的春茬玉米地里,记者看到,一台大型玉米青贮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青贮机过后,一行行站立的玉米,瞬间被粉碎后直接喷撒在背后的储料箱里,不一会儿大片玉米就被“吃个”精光,田野里仅剩下矮矮的玉米茬。
在现场指挥作业的洪刚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王洪刚介绍,这种青贮机马力大、速度快,3亩玉米1个多小时就能作业完。
站在一旁的洪刚农机专业合作社大股东王金涛说:“今年我们从附近村里流转土地4000多亩,有3000多亩种了玉米,这3000亩玉米计划全部使用机械收获,一半青贮一半机械秸秆还田、机械深松、小麦播种,实行种肥同播和机械植保等农机保姆式配套服务,明年夏季至少收入30万元。”
赶来收购玉米秸秆的钢城区里辛街道潘家庄村养牛专业户老潘说,他养了600多头奶牛,每年光存储秸秆饲料就要9000多吨。这种玉米秸秆青贮饲料营养丰富、产奶多、奶质好,奶厂抢着要,比用饲料还划算。
土地深松种粮产量好
站在地头,看着丰收的玉米,农高区方下镇石桥子村村民刘永军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老刘告诉记者,自己这块地是去年秋天深松过的,种的小麦比没深松的每亩增产80多斤。说完,他又指指眼前的玉米地,你再看看这玉米增产肯定无疑。市农机局的专家说得不错,深松一次,差不多能连续增产3年,一亩地一年能增产七八十公斤粮食呢。
老刘的账来自实实在在的对比。去年夏种的时候,邻居的玉米地因为采用了深松作业,秋收一测产,同样的地块,人家比自己一亩地多收了上百斤,没想到,土地深松增收的效果还这么明显。于是去年秋种前,他也将眼前的这片承包田深松了,老刘尝到了深松的甜头,计划今年把剩余的承包田全部深松一遍。
一直以来,农民习惯用中小型机械旋耕或翻地作业,逐渐使耕层变浅,板结严重,抗旱排涝能力越来越差。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在不翻土的情况下,疏松土壤,改善耕层结构。采用这项技术,深松的深度能达到25-30公分,比传统旋耕方式耕层增加10公分以上。市农机局农机管理科长李逢蕾说:“这样增强了土壤的抗旱保墒能力,每亩土地能增加50立方米的蓄水量,对抗旱耐涝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目前,全市大型拖拉机保有量已发展到近8000多台,深松机保有量近300台。今年,市农机局争取国家土地深松补贴项目资金80万元,项目在钢城区实施,计划农民每深松一亩补贴资金40元。力争到2020年全市适宜深松的耕地全部深松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