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各类依托测土配方施肥的加肥站、配肥站、互联网+配肥等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有消息称,某智能配肥企业一年就发展加盟店上百家,各地经销商闻风而动。大批农资企业也加入智能配肥的队列,这其中有背靠原料优势的大型化肥厂家,如云天化、施可丰等;有从互联网领域转战而来的新型平台,如村淘等;也有依托金融、测土技术优势的傲禾测土等。智能配肥吸引力究竟何在?
悉数各企业智能配肥模式,首先要解决的都是“精准施肥”问题。从笔者调研来看,每个智能配肥企业,都组建了科学的测土工作组,以精准测土为服务经销商和农户的第一要素。某大型化肥企业旗下的智能配肥企业负责人透露,为了保证精准施肥,该企业甚至组建了一支以中国测土配方专家组成员为核心的专家团队,专家团队根据不同地域的测土结果和作物特性、农户信息等数据,为农民提供科学的配方肥。
其次是解决肥料销售质量和成本问题。据笔者了解,智能配肥企业的原材料一部分自产,另一部分与优质原料企业合作。据某智能配肥企业介绍,对智能配肥终端而言,增加配方并不会带来成本的变化。同时,配方肥直接面向农户,减少了中间环节,综合成本较之普通肥料下降大约20%。有光顾过智能配肥站的农户告诉记者,原材料直接从厂家发到中心店,避免原料二次运输和搬运,能节省不小的一笔费用。
再次,各类智能配肥模式之所以能在全国各地快速生根、建站,更大的吸引力来自于“互联网+智能配肥”的强大后劲儿。据笔者调研,不少智能配肥企业都在酝酿一个更大的蓝图:“互联网+智能配肥”全程解决方案。有企业透露,智能配肥还只是第一步,它更长远的目标是走向智慧农业:未来智能配肥体系可以接入金融、保险业务。还可以连接物联网,监控农作物温度、湿度、病虫害等生长环境指标,并与智能系统联动,控制浇水、施肥、打药。掌控这一切,或许都将只在手掌之间。以智能配肥成为入口,农村市场的更多业务可以快捷接入,这或许才是经销商和厂家更为看重的机遇。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处长李荣曾表示,在传统复合肥生产中,由于规模化生产需要和成本控制,配方不可能针对作物和地块随机调整,这是多年以来农业部门测土数据难以转化为产品的主要障碍。智能配肥模式突破了这一障碍。
2015~2016年,智能配肥风头正劲。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智能配肥也是商机与危机并存,机会与陷阱同在。比如:高额的测土成本如何支撑智能配肥的推广与运营?如何防止智能配肥使用者将原料“偷梁换柱”坑农害农?各家智能配肥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智能配肥如何与金融、电商等互联网+板块携手共进等。这一系列问题都亟待行业进行一场严肃、深入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