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秋收时节,石家庄市广袤土地上到处一派丰收景象。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感受农民的忙碌与喜悦;发掘今年“三秋”在耕种模式、收获方式、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体验智慧农业、智能农机给农业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思考供给侧改革以来农业种植结构发生的新变化。从即日起,本报推出一组系列报道——“三秋新农话”。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新乐市东名村,一台土地深松机正在农民贾志国的5亩大田里作业,只见老贾不时弯腰用手指探探土壤深度,“深有35厘米,比过去深了20厘米以上。专家说这样有助于土壤的透水通气、养分的贮藏与释放。”今年,我市大范围推广土地深松作业,夏季农机深松面积达51万亩。为保证作业的面积和质量,我市在藁城、行唐、晋州、栾城、赵县、正定、深泽7个项目县启动了深松作业实行远程电子监管,为深松机装上了“千里眼”。
智慧农业、智能农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远程电子监管是提升农机深松作业质量监督的有效保证。据市农业局秸秆处处长李新平介绍说,我市在确保农机深松作业任务高质量完成的同时,着力发展农机深松作业远程电子监管。同时,我市农业机械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农机深松工作交流平台,利用互联网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实施应用,繁忙的秋收已经没有了记忆中的紧张忙碌,机械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为农民生产带来了便捷。农民们或站或蹲在田埂上,悠闲地看着玉米从联合收割机上滚下来,那是他们辛勤耕耘的果实。土地深松机进场了,伴着隆隆的轰鸣声,机器走过的地方地面平整,土壤松软细碎。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广农机深松作业,上半年制定下发了《石家庄市2016年农机深松作业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组织召开农机深松作业现场作业培训会,积极推广农机深松电子监管方式,大力检查督导,较好完成了工作任务。
“往年都是单纯依靠我们工作人员用铁棍、卷尺等人工测算深松作业深度,这种做法工作量大、效率低,并且也容易发生记录错误。”新乐市农机推广站站长葛清河说。今年,新乐市中电科卫星导航运营服务公司的技术人员为30台深松机安装了“农机深松作业远程智能卫星监测系统”,该监测设备包括数据终端、超声波传感器、深度检测传感器、高清摄像头、作业信息显示器和数据存储器等小型精密设备。这些精密设备分别被装在驾驶室与深松犁上,并且与驾驶室里安装的监测终端连接。监测终端采用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和深松机具状态监测传感技术,实现对农机深松作业轨迹、面积、深度及时间等参数的实时准确监测,支持深松作业数据统计分析、图形化显示、作业机具管理、作业视频监控等。
据介绍,深松作业期一般为15天-20天,依靠智能卫星监测系统,每台深松机每10米对土地深松的深度进行一次测量,同时还能够精准记录作业面积,对重复作业的面积进行识别和剔除,保证了作业质量的同时也杜绝了骗补现象的发生。
如今土地深松作业已经开始,田地里响起了深松作业机的轰隆声,远程监测器实时向服务器回传农机信息,将每台深松机的作业面积、作业质量、平均作业深度、作业地点等信息反馈到电脑终端,作业效果较以往也有大大提高。
“我们在办公室打开电脑,就可以看到农机作业情况,作业的深度及面积等数据也都能得到实时采集与监控,这多亏了今年引进的农业智能装备。”葛清河感慨道。有了这套装备,人工检测作业量由之前的20%下降到5%,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损耗,实现了足不出户,便知千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