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天津市静海区静海镇小高庄村脆枣熟了,不少市民专程驱车赶往尝鲜。“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咱村民的日子,也和这又红又甜的脆枣一样!”25日,在枣树园,村党支部书记刘振杰对记者说。
走进小高庄村村西的枣树园,村民们都在打枣、收枣、装箱。村民孙力兴正拿着竹竿儿打枣,老伴儿将满地的脆枣收进塑料桶里。说起高庄脆枣,老孙如数家珍:“咱这脆枣的品种是‘圆铃枣’,虽然外地也有这品种,但是都没咱这个味儿好。因为咱村是沙土地,最适合种脆枣!”
刘振杰告诉记者,高庄脆枣有多年的种植历史,已成为村里的“名片”。脆枣的收获季节一般是每年的9月10日前后至月底,但收获后最多保鲜7天,只能“吃鲜儿”。虽然保鲜时间不长,但高庄脆枣最北卖到了黑龙江,最南卖到了上海。
记者看到,在枣树园深处,几个妇女席地而坐,把摘下来的脆枣倒在塑料布上,择除树叶、烂果、杂草,然后装箱。57岁的村民杨玉英把装好箱的脆枣,搬上三轮车往枣林外面运,收购批发商的三四辆大货车早已停在道边,议价、过秤、交易,枣农把“收获”揣进口袋里。
“村里每年卖枣的收入近300万元,人均8000元,已经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刘振杰说,“但脆枣不能晒干枣,不宜冷藏储存,只能应季鲜食,下一步,村里想借助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种植品种,提高种植水平,摸索脆枣深加工的路子,让脆枣卖出更好的价格。”
记者了解到,目前静海镇正在加快推进小高庄冬枣种植示范项目建设,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身价倍增。同时,推动发展小高庄、义渡口、玉田庄三个村冬枣种植区,并借助农村合作社资源优势,推进农超对接、电商销售,发展设施农业、参观采摘和深加工生产,通过提升脆枣的质量、包装、物流,增加脆枣的附加值,更好地让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