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畜禽养殖的快速发展,畜禽粪污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山东省通过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财政支持的农业技术推广、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等项目,粪污综合利用取得了明显效果。近日,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唐建俊介绍山东省为实现2020年在全国率先建成现代生态畜牧业强省目标计划。
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实行标准化清洁生产
统筹考虑畜牧业发展和环境承载能力双重因素,科学编制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畜牧业发展规划。调整畜牧业结构,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种植业布局相协调的畜牧业结构。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制订禁养区内养殖场户关闭搬迁的政策,并于2017年年底前完成关闭搬迁任务。限养区和适养区内,要从严从紧掌握市场准入标准。新建畜禽养殖场(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鼓励养殖与种植相结合,把有地作为新上养殖项目的前提条件,因地制宜,推进适度规模养殖。打造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相协调的空间格局,形成经济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造就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格局。
现有畜禽养殖场(区)全面推行粪污处理基础设施标准化、绿色化改造。实施“一控两分三防两配套一基本”(12321)建设。“一控”,即推行节水养殖技术、制度措施,控制用水量,压减污水产生量。“两分”,即改造建设雨污分流、暗沟布设的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实现雨污分离;改变水冲粪、水泡粪等湿法清粪工艺,推行干法清粪工艺,或采用固液分离设施,实现干湿分离。“两配套”,即养殖场配套建设储粪场和污水储存池。“三防”,“两配套”设施符合防渗、防雨、防溢流要求。“一基本”,即粪污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填平补齐粪污收集、输送、储存等设施。
推行无害化处理模式 构建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以粪污综合利用作为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根本途径。畜禽养殖场,重点推广自然发酵、发酵床养殖、有机肥生产、沼气工程等微生物无害处理模式,实现畜禽粪污的肥料化、能源化和饲料化综合利用。在散养密集区,积极探索推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养治分离的PPP产业化运行模式和体系,建立专业化生产、公司化运营的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做成一个大产业,推进静脉产业与动脉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机制。
按照建立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循环生态系统,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新格局的要求,把畜牧业作为生态循环大农业的重要一环,以废弃物综合利用为关键节点,推行种养结合的生态畜牧业,打通种养业协调发展渠道,使粪肥能够就近就地还田,构建“畜禽养殖—畜禽粪便—堆肥、有机肥、沼肥—粮(菜、林、果)”农业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以农养牧、以牧促农,最大限度地提高耕地产出效率、饲料转化效率和种养废弃物资源利用效率,着力提高种养业综合效益,形成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强化政策支持 强化示范引导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政策顶层设计,围绕关闭搬迁、节水养殖、收贮设施、处理设施、粪肥还田等关键环节,对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给予财税和政策支持。遵循循环经济发展减量化优先原则,细化激励政策,在稳定畜产品总量的前提下,将提高单产水平、减少畜禽养殖量、降低单位畜产品粪污的产生量作为产业考评内容,着力解决单产水平、饲料报酬、劳动生产率不高等突出问题,从源头减少饲料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泄,实现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研究集成一批针对控源减排、清洁生产、污水处理、无害化还田利用等薄弱环节,针对不同畜种、不同规模、不同养殖方式,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和试验示范,形成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主导技术模式。以主导技术模式提升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引领示范县建设。发挥示范县辐射引领作用,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走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