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一是增产效益。项目工程建设完成后,灌溉保证率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多。二是节地效益。通过渠道整理,比土渠输水灌溉节地1.5%~5%。三是节能效益。灌溉用水量减少,耗油量、用电量相应降低。四是省工效益。降低了劳动强度,灌溉、耕作用工量普遍降低,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五是节水效益。采取平整土地,采用了地面灌水技术,节水10%~20%。
二、极大的提高了社会效益。
一是项目实施后,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生产条件显著增强,灌溉周期大大缩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合作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民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二是为全县农业发展起到导向、示范、辐射作用,实现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极大的提高了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为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具有较大的生态效益。一是通过节水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基本实现沟渠路林配套,排灌设施完善,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二是项目区苗木的培育,改善了项目区自然面貌,形成大地园林化景观,提高林木覆盖率,不但净化空气还使该区域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小气候。三是项目建成后,用水有了充足的优质水源,减少了浅层地下水的开采量,避免了地下水漏斗区的扩大,避免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恶化,维持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