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很多村民开始时都不太看好这个项目,是这样吗?
冯晓东:青冈县是一个贫困县,农村贫困人口比较多。这些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扶贫开发方面的投入很大,也大大改善了农村的面貌和发展环境,但是很多贫困村因为缺少“造血机能”未能脱贫。去年开始,青冈镇在省审计厅的支持下确定了发展食用菌的产业项目,以产业开发推进精准扶贫。因为青冈县相对比较闭塞,百姓思想比较保守,开始时确实对搞产业缺少信心。镇里和村里为此还组织了村民代表集体到外地学习参观,动员村民们解放思想,抓住产业扶贫的机会打一个彻底的翻身仗。
记者:项目是否取得了当初预想的成果?
冯晓东: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预想。项目开始是在新民村起步的,当时可以说是个“村级项目”。县里经过调研,认为这个项目符合当地实际,市场前景很好,因此把它纳入了县里的扶贫重点项目。县委、县政府确定了“高端定位,功能配套,深度开发,叫响品牌”的产业发展方向,力争高标准打造一个产业链条完整、牵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并重点打造食用菌文化品牌。
基地规划总面积1580亩,分为特色菌类、绿色蔬菜、精深加工、观光体验和光伏发电等5个板块。一期规划面积1280亩,总投资1.75亿元。县里整合扶贫产业项目、农业开发、财政和村集体等各类资金8000万元,采取统一规划、分项实施、统一验收的原则,目前建成温室80栋,大棚694栋,新建菌种、菌包车间2000平方米。
项目二期规划面积300亩,目前已经与黑龙江北控集团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利用已建的大棚和温室发展光伏扶贫项目,实施光伏发电和观光体验,预计总投资2.2亿元,年发电量25兆瓦,项目建成后可扶持农户1000户,每户每年受益3000元。
记者:作为一个扶贫开发项目,如何实现与市场对接,在市场检验中体现价值?
冯晓东:扶贫开发项目在政策上有一些特殊性,但在对接市场方面没有任何“捷径”。基地完全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在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扶持基础上,引进龙头企业投资,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今年3月份,县里与中国农科院签订了5年“院县共建”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将在基地设立博士站和实验室,为基地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7月份,基地与深圳中蒲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1.1亿元食用菌精深加工项目,计划年精深加工食用菌各类产品1万吨,创产值2亿元。
在经营管理上,采用企业自主经营一部分,贫困户分散经营一部分,统一菌种、保护价回收,引领农户积极投入生产;在销售上采取自主创造品牌与外埠成熟企业合作销售相结合,拓宽销售渠道,保证销路畅通。
记者:基地的效益分配如何体现扶贫宗旨,如何让贫困户受益?
冯晓东:基地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在效益分配上,合作社以基地为股份,引进的企业以投入资金为股份,利润五五分成,达到利益共享;村集体、合作社、入股的农户从中分红;参与生产经营的农户获得销售收益;盈利的15%用于扶持特困户。基地全部建成后,可吸纳长期务工的劳动力约200人,每人每年可实现工资性收入2.8万元,短期务工的劳动力约600人,每人每年收入1.2万元。
预计到2017年末,项目将辐射带动青冈镇、劳动镇、民政镇、柞岗镇贫困村26个,贫困户627户,贫困人口2130人,预计年人均增收7000元,届时将全部实现脱贫。
记者:当地群众现在对产业扶贫的政策理解和支持吗?
冯晓东:从去年启动建设这个项目,到目前已经有很多村民通过在基地务工增加了收入,有的村民一家两口人同时在基地务工,收入两三百元。而且,到目前食用菌已经还是收获,鲜品上市销路不错,引进的企业更让基地的生产和效益有了保障,村民们的积极性非常高。过去有些村民私下议论,搞扶贫项目还不如直接分钱,现在他们的态度有了转变,对产业项目扶贫政策非常支持。前几天,镇里组织附近村屯村民来基地参观,村民们有的直接提出到基地打工,有的迫不及待询问加入合作社的条件,现在的整体势头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