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推动粮食品牌化 让有品牌的粮食“不愁卖”

   日期:2016-10-25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com    浏览:147    评论:0    

黑龙江的大米、山西的小米、河北的杂粮......如今人们不光在选购肉、蛋、奶、果时讲究牌子,连天天吃的粮食也开始追求品牌。“粮食也要打出品牌,才能价格高、效益好。按老套路种粮食、卖原粮,只会越来越难。”不少种粮大户这样对记者说。

  品质好但名气小,这是2013年以前吉林大米品牌的真实写照。吉林大米堪称“天赋异禀”,但企业实力弱、规模小,品牌分散,在900多个品牌的残酷混战中,影响力小。吉林大米的尴尬正是多年来品牌建设缺失的反映。吉林省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认为,要靠市场而不是行政手段,通过地域品牌来整合企业品牌,让企业通过实力打拼来锻造区域好品牌。

  2014年成为吉林大米的品牌建设元年。吉林推进大米品牌建设,全面实施“健康米”工程。当年年初,吉林从培育地理标志大米品牌入手,围绕东部火山岩、西部弱碱土、中部松花江流域地域特点,通过建立大米地方质量标准和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指导各地通过地理标志品牌整合企业自有品牌。目前,吉林已有地理标志大米品牌15个,数量在全国居于前列。松粮集团、东福米业等一批大米加工企业,成为品牌建设“领头羊”。

  走品牌化道路,已成为粮食主产区的共识。今年夏天,安徽小麦滞销,不少农民种粮效益下滑,但也有优质品牌粮食产品供不应求。“优质粮食并不难卖,种粮也能有好效益。”安徽省粮食局副局长杨增权表示,必须打造粮食品牌,以品牌带动结构和品质优化,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目前,国内“麦强面弱”的现象日渐突出。对于粮食加工企业来说,虽然小麦原料供给充足,他们的日子却并不好过。加工1吨小麦的利润平均不到20元,不少中小型面粉加工企业举步维艰。但山东滨州中裕公司却凭借小麦加工全产业链模式突破了“麦强面弱”格局。该公司产品涉及育种、面粉、挂面、烘焙、快餐,覆盖从麦田到餐桌,并进入天猫、1号店、苏宁等国内电商平台销售,成为主粮产品全产业链品牌化的成功案例。

  与普通小麦加工企业不同,中裕的小麦原粮主要来源于自有和签约种植基地。公司与农民建立了订单式合作模式,通过“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建立了100余万亩优质的小麦种植基地和6.5万亩育种基地。在优质专用小麦推广中,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在市场价基础上加价10%敞开收购,帮助农户每亩新增纯收入近300元。

  类似中裕这样以龙头企业运营种植基地,成为不少粮食品牌壮大的秘诀。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信凯表示,发展粮食品牌化必须重视合作生产,要密切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户加入到供、产、加、销一体化的价值链中来,实现农企双赢。

  当前,粮食产业正在进入大流通、大融合时代。作为粮食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我国粮食品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还很小,与国际知名品牌差距较大。中粮集团、京粮集团、上海粮油等大型粮食企业竞争力虽然越来越强,但总体上我国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少。

  专家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粮食品牌建设总体上还很落后。比如,缺乏统筹规划和政策支持,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知名粮食品牌,粮食品牌营销体系不健全等。专家建议,应从战略高度支持现代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内部加强整合,外部加强联合,推动产业重构;支持有条件的粮食企业“走出去”,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才能真正推动粮食品牌化,让有品牌的粮食“不愁卖”。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