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天,丰收的枸杞就像红色的火焰温暖着每一个枸杞种植户的心。海西大地上,大片的枸杞林既扮绿了这片土地,枸杞产业也越来越大,越来越红火。
行走在德令哈市万亩枸杞林,纵横交错的水管内不断涌出的水滋润着枸杞苗木。近年来,随着节水灌溉造林技术的推广,为高原干旱条件下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治理提供了新模式。目前,德令哈市万亩枸杞林已完成了节水灌溉造林,实现了从“灌地”到“灌树”的转变,在解决农林争水矛盾的同时,为发展绿洲农业探索出了新路径。
地处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气温低、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受水资源缺乏的限制,空气相对湿度低,荒漠化土地面积占1025.13万顷,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大部分为盐碱地和戈壁滩,而枸杞又恰好具有抗干旱、耐盐碱的特性。大规模集中连片的枸杞种植不仅增加了戈壁绿色,改善了居住环境,也有效改善了农牧民的收入和抵御了风沙的侵袭。
枸杞抗旱、耐盐碱等的特性,是理想的经济和生态并用树种,可巩固绿洲,改善沙化土地和盆地整体的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可生长在沙地,因此,可作为固沙防沙的灌木树种,在柴达木地区沙漠化防治方面效果非常突出。枸杞产业作为解决荒漠化治理、精准扶贫、社会就业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不仅能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也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近年来,海西州把“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作为立州之根本的第一要务来抓,先后制定了《海西州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海西州沙区植被保护条例》等。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集压沙修路、造林绿化、工业治沙、生态产业、绿色发展“五位一体”的沙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建设沙漠光伏发电基地、沙漠沿线绿色养殖治沙基地,循序渐进地改造沙洲旧貌。通过人工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草)、公益林营造及工程固沙等,完成沙化土地治理89460公顷,重点管护公益林143626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5%。同时,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逐步推进扩大高寒地区枸杞连片的种植基地和以梭梭接种肉苁蓉示范推广为主的沙产业。目前,枸杞种植面积已达33333.3公顷,其中生态枸杞林4666.67公顷,年产量达到6万吨左右,综合产值达到60亿元左右。通过发展枸杞及中藏药材等生态产业,提高防沙治沙的经济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
海西把枸杞产业和林业建设相结合打造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柱,为柴达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构筑生态屏障。矢志锁住“黄龙”、托起“绿色海西”的信念,在这生根发芽;在“生态优先”的绿色风潮中,铿锵足音回荡在戈壁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