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每个人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熊家坪村蔬菜检测员曾辉也不例外。
该村生产的蔬菜直接供给市城区,这些蔬菜吃得安不安全都得靠曾辉把关。因为这份工作,他对“责任”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11月16日,记者来到该村,跟着曾辉为蔬菜安全把关。
上午一上班,曾辉就骑着摩托来到蔬菜基地,随机摘了几样蔬菜的菜叶装入保鲜膜,做成样品,编了号。“叶子类、豆荚类蔬菜为强制必检品种。因为这些菜常使用农药,而且农药残留时间会更久些。”他边给记者介绍边将样品送到蔬菜检测室。
“请把门关好。”一进门,曾辉提醒记者,并打开了空调,语气中带点催促和严肃,原来检测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一眼望去,小小的检测室里,墙壁上挂着醒目的管理制度牌、检测流程图,检测台上整齐地排放着检测设备,旁边是一个装着试剂原料的大冰箱,一张办公桌,还有一叠厚厚的记录本,曾辉的工作场地显得简单而清澈。
简单只是表面,每天大量的新鲜蔬菜都必须从这个小小的检测室过关,才能进入市场。“要让人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啊!”曾辉说,检测工作丝毫不能松懈。
嘴里不停歇,手里的动作也毫不含糊。他把今天要抽检的样品整齐地摆放在检测台上,熟练拿出一个小烧杯放在台秤上,将样品截取一部分,然后,在小烧杯里加入缓冲液,震荡两分钟,将上层清液倒入试管,并加入酶液、提取液和显色剂。静待一会儿后,将试剂放入检验仪器里的通道中。3分钟后,检测仪器的一个端口打印出一张类似购物小票的纸条,纸条上记录了试剂的化学成分。曾辉细看了下纸条,露出了满意的神情,他向记者解释:“这是专门的检测仪器,用来检测叶类蔬菜的农药含量,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农药残余成分。”
下午,主要是反馈检测信息和填写记录的时间了。“这也不是个轻松的活。”说着,他从办公柜里抱出了一叠厚厚的记录本。记者翻了翻,有农产品生产记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巡查记录、农产品监管巡查情况登记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档案、农业投入品经营主体档案等,这些都是必须完成的“功课”。填完资料,根据检测结果,发现问题的还要马上上门告知。
在这个检测室,在这个岗位上,曾辉已待了3个年头。3年多时间里,他每天至少20余份以上的检测样品,从取样提样到实验检测,他遵照流程,分类检测,核实数据,忙得不亦乐乎。他告诉记者,蔬菜即便在这检测“过了关”,也不代表真正“过关”。在各大市场内,还要抽检,一旦发现农药残留不合格,马上会通知工商执法人员进行销毁,并在市场内电子显示屏曝光。
想着这些蔬菜检测员,整天不厌其烦地穿梭在各个蔬菜基地,你会不会觉得蔬菜吃得更放心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