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场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意见由市畜牧局、环保局共同制定,决定利用两年时间对全市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场进行整治。根据前期大量摸底排查,全市共有特种毛皮养殖场户2603家,其中,位于村内及离居民区50米范围内的287家、离居民区50米以外且种存栏100种以下的291家,由各镇街制定禁养或搬迁计划。
根据要求,位于村内、离居民区50米范围内以及离居民区50米以外但种存栏100种以下的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场户,在禁养或搬迁前,要自觉规范养殖行为,不得在公共区域或离居民区、办公区、学校、公路等公共场所100米范围内堆放。位于居民区50米以外、种存栏100种以上的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场户要按照环保零排放的要求,对畜禽粪便、污水等进行及时收集、贮存、清运。通过建设雨污分流系统、干粪堆积场、沉淀池、厌氧发酵池或沼气池,对粪污实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后全部用于还田。
与此同时,荣成市政府还加强了扶持力度。市财政将拿出专项资金,对验收合格的养殖场,按照养殖规模,采取“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的形式,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标准为种存栏量1000只及以上的,奖励1万元;种存栏量500至999只的,奖励5000元;种存栏量100至499只的,奖励3000元。
相关链接:
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坚定不移调结构、转方式,努力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全省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转型升级,关乎着河北的现在和未来。在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发生变化、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当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成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清河县作为全国最大的羊绒制品销售基地之一,其产业上档升级任务异常艰巨。转型升级,路在何方?如何让传统产业迸发新活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摆在清河县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清河县的决策者们认为,只有加大产业服务体系支撑平台建设、引进高新技术,提高企业科技含量,推进品牌建设,改变单一生产经营模式上下足功夫,还能真正实现羊绒业的转型升级。
为鼓励企业向深加工领域转型升级,清河县先后出台《关于鼓励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的办法》、《关于企业购置深加工设备的补贴办法》等多项优惠政策,对新上羊绒深加工项目,在土地上优先考虑,在设备购置上给予相应补贴。其中对购置单台(套)设备在300万元以上的企业,县财政给予贷款贴息补助,对购置电脑横机的业户给予每台2000-4000元的补贴。各项政策的出台,极大调动了羊绒企业向深加工转型的积极性。
据统计,清河县近两年来粗纺生产线增加到60多条;电脑横机每年增加800台以上,全县年生产羊绒纱超过7000吨,羊绒衫达1400万件,深加工产业实现了实质性突破。
为提升羊绒产品的科技含量,清河县先后与北京服装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等12家科研院所合作,建立9大类16个公共服务平台,这无疑是“有中生新”的举措。清河县通过此举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大力提高产业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转型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