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海归”,人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落户高科技园区创业,就是受聘走上高薪岗位。可是,却有这样三位80后“海归”甫一回国,就一头扎进了杭州市萧山区的深山里,种起了蔬菜。
一边是头顶光环的高学历,一边是最接地气的农活,面对许多人的质疑,三位海归用一个“古农”品牌连接起两端。“我们坚持不使用化肥、农药,不开设实体店,所有产品全部通过网上卖,从种植、采摘、清洗、包装、配送,古农生态形成了自己的生产链。”在萧山戴村大石盖村的山坳里,陶青云、夏玉标、冯益群,三位海归,嘴里跑着英文,肩上挑着羊粪,种出了满满的绿色希望。
怀揣初心 踏上农垦之路
“我们之中有本科也有硕士,而且毕业的学校都是国外非常不错的名校,所学专业也跟农业没有任何关系,走上这条路,也是出于偶然。”陶青云说。
“那时候我和夏玉标刚做了父亲,对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转基因等食品安全问题特别关注。于是我们萌生了为孩子提供自然的、安全的食材的想法。”他们果断辞掉了在金融机构的工作,投身到农场建设中。一起加入的还有同为“海归”、英国留学回来的冯益群。
“怎样的食品是安全的?现在的菜都失去了它们本来的味道,小时候那些菜的味道都去哪儿了?”带着这些问题,三个海归开始走上了自己的种菜之路。“自然农法”与“古法农业”结合,是他们在一系列研究后给自己定下的“课题”:“我们试图还原500年前的耕种方式,通过改良土壤,最后改变水质与空气,把人居住的环境整个变好。”
因为要回归自然,因此他们在基地选址上对土壤和水的要求极为苛刻:“一定要达到国际标准才行。”最终,他们在戴村镇大石盖村找到了这样一块“处女地”。
创业故事总是听起来很美,然而事实上,拿到地的时候那就是块荒地,一铲子下去只能听到碰到石头的声音。于是他们请来了挖掘机,把大石头都搬走,小石块就人工清理,他们边开荒边尝试不用农药化肥种菜。
从头拜师 坚持绿色种植
“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这里完全用不上,一切都要靠自学!幸运的是,国外的教育背景教会我们如何在不同领域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硕士毕业的冯益群说。
一开始,三个人兴冲冲地招了几个老农一起干。可是病虫害一多,不使用农药,辛辛苦苦种的菜很快就沦为虫害的美食。为坚持自然农作法,在物理方法解决虫害和病害方面享有名气的日本千叶县,成为他们学习的第一站。
不用化肥,他们用什么?用羊粪,羊粪是主要的肥料,往往要堆上一年,才能挑上梯田来浇灌。不用农药,他们用什么治疗害虫?生石灰、酒、醋、红糖、可乐等都是“好药”;轮种、间种,套种,不断变换种菜的方式,这也是他们悟出的提产量、减虫害的好方法。
“一群从5A写字楼里跑出来的大学生跑到山里开荒种地,会碰到的困难大家肯定可以想象得到。我们不仅满世界跑去拜师学艺,还不断买书,从书本上吸收、消化农业知识。”陶青云笑着说,以前的他很瘦弱,现在他显得精壮多了,手上布满老茧,“劳动的成果还是有的,现在感冒也少了,我可以挑着一担羊粪冲到田头,做起农活来也是一把好手。”他笑嘻嘻说道。
在经过一年三个月的开荒种地后,2015年9月份,古农生态终于将产品推向市场。如今,古农的100多亩地上,已经种植了40多亩的蔬菜,萝卜、芹菜、大葱、青菜等蔬菜,一片绿意盎然,而菜农也换成了有相同理念的大学毕业生。
推广平台 圆梦舌尖安全
“三年下来,我们合伙投资了500万元左右,全是自己的积蓄,可我们觉得值。”陶青云说,“我孩子原来不吃胡萝卜的,后来吃了自家产的,他说‘这个才是胡萝卜’。”
据了解,“古农”现在已经有会员200多家,很多客户都是30-40岁左右的妈妈。基地所有产品全部通过网上卖。通过清洗、包装农产品,并仔细地贴上标签,放入牛皮袋或者是纸箱子售卖。配送的时候是全程冷链,同时在纸箱中也会放入冰袋等,保证蔬菜的新鲜度。
如今,他们的研究从纯种植转向了模式的推广。夏玉标说:“我们希望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种植模式,方便更多农民运用并推广。”
“日本原生态农业都是规模化的,有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现代的管理,真正是从质到量的推广与转变。”冯益群说,日本有一个大地守护协会,目前已有10万名会员,年销售产值达到10个亿。今后,古农也有打算,在网上开设一个农产品销售平台,不仅仅销售自己生产的农产品,还要把更多的放心农产品也放到这个平台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