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起伏的青山间,一块块色泽红亮的番薯干飘散出阵阵香味,走进杭州临安市玲珑街道高源村高山自然村,许多村民家门口都晒着番薯皮,有的村民在削番薯皮,有的村民在煮番薯,有的村民在烘番薯,这一块小小的番薯干慢慢成为村民收入的重要一部分。
薯香不怕高山上
“我们高山上的番薯干纯天然、味道好,又甜又香,来买的人很多,我都来不及卖,婆婆也来帮忙了。”说话的是高山村村民,今年59岁的陶雪兰。
受天气影响,陶雪兰家的番薯减产了不少,去年卖了将近一千斤番薯干的她,预计今年只能卖五六百斤,虽然减产了,她依然十分忙碌。
早上4点左右起床,洗净、削皮、去两边蒂头、切成大小接近的块状、煮七八个小时、烘一天一夜,陶雪兰说几乎每天都要凌晨一点左右才能休息,“番薯不论是在锅里煮,还是用炭烘,都离不开人,因为火候稍微把握不好,不是焦了,就是烘不透,味道不好。”
为了制作出美味的番薯干,陶雪兰早早地砍了柴,请人帮忙烧炭,还准备好了竹制烘篓“用炭火和烘篓烘起来的番薯干,带着竹子的清香和炭火的香气,味道特别好。不过因为番薯干刚烘时,需要比较高的温度,烘篓只能使用一年的时间,所以要提前准备。”
虽然辛苦,陶雪兰却不想放弃,因为孩子在外面工作,婆婆年迈,丈夫中风,家庭的重担几乎由她一个人扛起。从每斤2元、5元,到现在的每斤20元,陶雪兰觉得做番薯干更有劲道。
“多的时候,一次能卖百来斤番薯干,去年忙了一个多月,有一万多块钱收入,今年没有那么多,不过也是一笔收入。”陶雪兰一边忙碌着一边微笑着说,做番薯干已经十几年了,以后也会做下去。
精心制作新品忙
薄薄的番薯片,混着星星点点的芝麻和桔子皮,亮眼的黄色是高山村村民陶爱珍家今年的新产品。将番薯洗净,去皮去蒂后,切碎蒸熟,并用锅铲将番薯煸成泥,将蕃薯泥放在纱布盖着的模具上,用刀刮平,晒两个大日头,最后切成条状。无论是用油炸,还是微波炉烤,陶爱珍说,都非常美味。记者品尝了一块刚晒好的番薯片,淡淡的番薯香萦绕鼻尖,入口非常有嚼劲。
选用红皮白心番薯,在黄泥中插秧后用山泉水灌溉,收获后在家中存放一个月,陶爱珍说,这就是她家番薯片有韧劲的秘诀。
“黄心番薯软糯,适合制作番薯干,而红皮白心番薯水分比较足,生吃就像水果,用来制作番薯片不会有裂痕。”陶爱珍说,因为红皮白心番薯种水分多,不易保存,往年产量都比较低,今年意外地迎来了大丰收。
心灵手巧的陶爱珍,打起了用红皮白心番薯制作番薯片的主意。因为口感不错,制作的番薯片受到了不少顾客的欢迎,尽管售价25元一斤,短短几十天时间已经销售了两三百斤。
忙着制作番薯干的陶爱珍夫妻俩,今年因为制作工序复杂的番薯片更加忙碌了,尽管辛苦,他们依然不愿意离开生活久了的高山。
番薯干、番薯片、香榧、茶叶……陶爱珍夫妻俩,一年到头奔波在田间地头,高山上的他们过着忙碌而又充实的生活
奇思妙想工艺新
相比其他农家制作番薯干的忙碌,高山村村民王平一家显得比较悠闲,他们的秘密武器就是烘箱。
王平的儿子开着一家农副产品店,2013年,为了大规模制作番薯干等农产品,王平购买了烘箱,并花费数万元搭建了配套的厂房。
“我们家鲜番薯比较多,今年有一万多斤,传统的炭烘一天一夜时间最多只能制作几十斤番薯干,我们一天能做好几百斤,而且全封闭烘制,品质也不错。”王平说,虽然成本投入比较大,但设置好温度以后,烘箱就可以自动烘制番薯干,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用木头打成冰柜大小的柜子,顶部开着三个气孔,底部则是一只炭盆。打开木柜门,里面覆着不锈钢铁皮,中间有5层架子,其中3层烘着番薯干。在高山村村民陈水明家中,记者见到了他父亲自制的烘箱。
受王平家烘箱的启发,作为箍桶匠的陈水明父亲,今年制作了烘箱。陈水明说,自制烘箱工序比较简单,效果却很好,不仅节约了三分之二的炭,还更省力,只需要移动不同层次的架子就可以使番薯干受热均匀,而不需要时常给烘篓上的番薯干翻身。
相同时间,木质烘箱能比烘篓烘制更多番薯干,量多了,陈水明却一点也不担心销路,“我女儿在微信上卖番薯干,很受欢迎,我们按照顾客需求烘制番薯干,根本不愁销路。”
从走着山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番薯干,到在家里按照顾客的需求制作番薯干,高山村的村民们形成了属于他们的番薯产业,过着属于他们的山里生活。
下山时,夜色深沉,明月已经挂在枝头,枕着月色,伴着番薯干飘出的浓浓甜香,高山村正在编织着一个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