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富民沐春风
新春走基层
开栏的话聚力创新、聚焦富民,正成为全省人民共同的目标与行动。在鸡年新春即将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踏访城乡,听创新驱动抽枝拔节,看富民绽放幸福表情,倾力描绘大江南北正在展开的“两聚一高”壮丽画卷。从今天起,推出“创新富民沐春风”专栏,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聚力创新好故事、聚焦富民春消息。
今年的新春走基层,缘于几个月前的一档节目——去年夏天,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搞西瓜擂台赛,一名男主持人背着另一名男主持人站在一只东台西瓜上三四分钟,西瓜始终不破不裂。节目播出后引起轰动,有观众将信将疑:东台盛产“刀一碰就裂”的“爆炸瓜”(学名8424),上电视的怎么变成“瓜坚挺”了?
1月10日,记者来到江苏东台蔬菜栽培技术指导站,一见到站长兼市西瓜协会会长薛瑞祥,便当面求证。
“那瓜叫‘全美四K’,从日本引进的新品种。别看瓜皮只有1公分厚,却能承受75公斤重量,而且多汁,甜度达到15.9(通常不超过13)。去年只种了1000亩,供不应求,都是按只卖。”他给记者看手机截屏——这样的瓜,本来生活网每只标价68元,香港大昌食品超市每只标价130港币。
“东台27万亩西瓜,八成以上是优质‘爆炸瓜’。由于上节目不能突出单个品种,便统称‘东台西瓜’,让观众误解了。”老薛解释。
“瓜呢?”记者问。“首批4月份上市,现在只能看到育瓜苗。如果你不拍照,马上带你去。”老薛笑着说。“行!”记者起身答应。
“全美四K”育苗基地,建在东台镇四灶村1组。一路上,老薛向记者如数家珍:东台是首个也是面积最大的“中国西瓜之乡”,“东台西瓜”是国内唯一具有地理标志的国家注册瓜类产品。近几年,东台“爆炸瓜”在全国评比中屡获大奖,声名鹊起,但由于易开裂、不便长途运输储存,制约了东台西瓜走向全国。去年,东台诺亚农业公司引种“全美四K”获得成功,并首次打进香港和深圳市场,实现了东台西瓜的高端突破。
车在3个巨大的塑料大棚前停下。诺亚农业公司董事长许鹏掀起一个棚门,招呼大伙“快进”,说瓜苗怕冷。
占地1亩的大棚两侧,排列了1760个长45厘米、宽32厘米的塑料穴盘,每个穴盘装50罐营养基土,一罐一苗,已探出50株浅绿的幼苗。一式娇嫩的单叶片,煞是可爱。
“春节前就能移进外棚生长了。”许鹏弯腰端起泡沫板上的穴盘,只见泡沫板表面布满电加热丝,板下又是一层地膜,多层保温。“棚内白天温度要保持30摄氏度,超过35摄氏度就要开棚通风。”
他捋着一根插在穴盘中的电线,指着立在棚角的“远程环境检测控制器”说:“棚内外共8根线,接在机器上,实时传输空气、土壤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8项指标,进行智能预警调控。”
“我是种‘爆炸瓜’起家的,但产品总要升级换代。”许鹏透露,今年“全美四K”西瓜扩种到2400亩,已被华润集团、上海、苏州超市预订得差不多了。
“既然热销,为什么不发动农户多种?”记者不解地问。“这是打品牌的西瓜,标准高,一般瓜农种不好。”
在许鹏建议下,记者驱车来到三仓镇官苴村梅丛飞家“看示范”。找到正在田里搭大棚的老梅,记者问诺亚公司是怎么带动他的,他头也不抬,吐出一个字:“严!”
梅丛飞今年种了18亩“全美四K”,全程按条规生产。比如一亩大棚要施500公斤有机肥、50公斤复合肥、20公斤钾肥,多施少施都不行;不准用违禁农药;诺亚公司技术员定期检查,各项指标必须达到省级无公害认证和国家绿色食品标准。也正因此,亩效益比“爆炸瓜”要高3000多块。
三仓镇是东台西瓜种植发源地,镇党委书记方星告诉记者,全镇7万人,有近5万人从事西瓜种植、销售及相关物资供应流通,在镇内外种瓜面积达4.5万亩。去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2.4万元,其中四成来自西瓜产销。
一只西瓜,富了三仓,富了东台。东台市委书记陈卫红告诉记者,去年5月,东台西瓜在第28届“中国大兴西瓜甜瓜擂台赛”中,分别获得西瓜中果型和小果型两个冠军,另有两个西瓜、甜瓜品种分获亚军和季军,获奖总数名列全国第一。去年,全市西瓜产量91万吨,产值20亿元,被省委主要领导誉为“一只西瓜致富10万百姓”。
早在835年前即公元1182年,南宋诗人范成大见东台瓜业兴旺,曾写下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陈卫红感慨说,“如今,东台5万瓜农还要继续‘学种瓜’——依靠科技和勤劳,种好创新瓜、致富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