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经济日报》记者来到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采访时看到,温室大棚里种植着大小、形状各异的草莓,一共有12个品种。“以前游客来采摘时,由于个人口味不同,即使草莓种得再好,也很难让结伴而来的游客都满意。现在好了,12款草莓‘同处一室’,选择更多了。”鑫城缘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维国告诉记者。
鑫城缘合作社还是北京市首座都市农业科技小院。在市土肥工作站的倡导下,中国农业大学派学生驻地进行农业科技创新,解决种植问题。雷伟伟就是一位毕业于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她不仅在附近村当“村官”,同时还兼任科技小院的“技术总监”。
雷伟伟告诉记者,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等综合配套技术,鑫城缘合作社草莓种植实现了“四个降低、六个提高”,即肥、水、药和废弃物降低,产量、品质、价格、效益、肥力和土地利用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