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时,走进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大榆树镇利民村设施农业小区的一座暖棚,一米多高的茄子树,被一条条白线牵引着,大大小小的茄子、紫莹莹的小花挂满枝头。“温度湿度都比楼房还要好吧,看我们多享福!”暖棚主人丁树江风趣又热情地说到。
丁树江拎着大大的双层塑料袋,跟在妻子、姐姐和姐夫身后,专门负责打包。三位采摘者每人一个水桶、一把剪刀,剪刀起、茄子落,绿的发亮的茄子一会儿工夫就装了满满一桶。
丁树江搞暖棚栽植茄子已经有八、九年了,每年都是四五月份开始育苗、嫁接,8月份将茄子秧移栽到暖棚,10月中旬茄子开始采摘上市,一直能摘到次年的7月份。“一年就一茬,一亩六分地的棚子一共能出五六千斤,能卖6万多块钱。”丁树江说,除去防虫剂、塑料棚膜和牛粪等1万元左右的投入,他的棚子一年净剩5万元。“一亩地纯收入3万元,能买二两黄金。”丁树江对这样的收入很满意。
妻子一边抹着汗,一边笑丁树江:“天天累的眼冒金星,还黄金呢。”她说,虽然没有茬口接续问题,但从育苗、整地开始,通风、浇水、掐尖、打杈、吊线……天天有活干,一年四季只有一个月左右的空闲时间。“虽然闲不着,但和打工相比,这点活就太轻松了。”“也比种苞米强多了,一个棚子能顶一百亩地苞米,不信你们算算。”四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不尽暖棚里的增收事。
据丁树江介绍,去年他们家的茄子最高卖到2.6元/斤,最低时是0.6元/斤,均价总能达到一元以上。蔬菜批发商上门收购,根本不用愁销路。
丁树江的姐夫霍立龙也有一个暖棚,比丁树江的多四分地。“六、七天就得摘一遍,我们两家搭伙干活,又快又热闹。”霍立龙手脚麻利,一边干活一边向县农牧局来的科技人员“取经”。从他们的聊天中得知,这种反季茄子由托鲁巴姆砧木上与本地绿茄嫁接而成,该技术曾被自治区科技厅鉴定为“高寒地区冬暖型日光温室及茄子越冬茬栽培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大榆树镇利民村设施农业小区共有这样的反季茄子大棚80栋、100多亩。
丁树江说,他家的暖棚明年就到期了。如果还能继续承包,他要多投一些钱,建设高标准新型大棚,让亩效益更高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