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栖霞市松山工业园的烟台泉源食品有限公司时,只见包装车间外,几辆冷链运输车正整装待发。“这批苹果是发往新加坡的,一共23吨,大约一个礼拜以后就到客户手里了,全程冷链、新鲜直达”,泉源集团董事长姜延泉一边走一边介绍说,“特别是春节期间,延续去年苹果出口旺势,公司的订单非常多,大多是来自南亚、东南亚等地区,还真有点应接不暇。”
做为栖霞苹果出口领域的老牌企业,泉源集团2016年苹果出口量再创新高。据姜源泉介绍,全年累计有2万吨栖霞苹果从该公司发往全球6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经销商手中,销售额达到2000万美元。而据商务系统外贸统计分析数字显示,去年烟台市苹果出口总量为28.8万吨、全省55.2万吨、全国132.2万吨,栖霞分别占烟台、全省及全国出口总量的37.8%、19.7%和8.2%,数量稳居县级市首位。
“栖霞市目前拥有苹果出口资质的企业80多家,已有苹果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超过40家,出口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东盟、南亚和中东等地区为主”,谈起栖霞苹果出口情况,栖霞市相关领导介绍,“总体来说全市苹果出口数量一直在省市保持领先,2016年尤其突出。”据统计,得益于出口量的大幅度增长,去年栖霞苹果出口额完成1.58亿美元,同比增长51%,拉动该市外贸出口增长11.3个百分点。
作为苹果之都,栖霞市有果园100万亩,年产优质苹果20亿公斤。出口量位居县级市首位的背后,是栖霞市近年来持续不断地进行苹果全产业链打造,强化科技投入、升级种植模式、做强产业链条,有力推动了苹果品质看齐国际标准。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建设,苹果产业发展研究院、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相继建立,山东省首支10亿元苹果产业基金设立运行,国内首家果品拍卖中心也启动运营。栖霞市跻身“全国现代苹果产业十强县(市)”,“栖霞苹果”被评为全国“十大魅力农产品”,荣获苹果产区唯一的“全国果菜产业十大国际知名地标品牌”。强化科技投入,从源头上把控苹果品质。抓好苹果产业科研平台建设,栖霞市积极研发和引进新技术加快苗木繁育,先后扶持发展3处大型苹果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年出圃优质苗木500万株以上。去年还引进先进生物组织培养技术,利用根尖、腋芽等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培育脱毒苹果矮化自根砧苗木,可实现优质砧木快速繁育,提高苗木的抗病毒能力,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生产脱毒优质果树苗木1500万株。与青岛农业大学共建政产学研推深度合作平台,由青农大提供苹果产业发展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起一个涵盖苹果产业研究院、科技企业孵化器、苹果大数据建设、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为一体的中心平台。苹果产业发展研究院、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相继建立,总投资2000余万元购买的先进设备均已到位,年内将正式启动运行,带动栖霞苹果产业全面升级。
升级种植模式,从根本上保障苹果品质。一方面,抓苹果品种优化,使烟富1、3、6号、宫藤富士、美国8号等苹果新优品种覆盖率占比达到35%。大力推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改善农村环境,保障水源地和水系生态安全,立足栖霞实际,鼓励发展“果树枝条-食用菌-有机肥”、“种植养殖-沼气(沼渣沼液)-种植”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生态果、无公害苹果。同时每年举办大型电视直播培训、现场示范培训、专题讲座100多次,并邀请美国加州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专家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果农进行矮砧栽培管理、郁闭园改造等技术,引导广大果农使用优质果袋、测土配方施肥、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和粘虫板等新优技术,目前,该市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达到85%以上。另一方面,提升基础要素,推动种植模式向标准化转变。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出来向果业生产大户集中,先后流转农民土地4万亩,农民入股土地8000余亩,累计建设百亩以上标准化新植园30处,1000亩以上的示范园5处,示范带动老劣果园改造完成15万亩。
做强产业链条,从整体上接轨国际标准。大力推广发展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接轨国际标准,确定16处镇街区和15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60个农业投入品经营业户追溯试点,实施物联化监控方式,努力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去向可查询、责任可追究、质量可追溯。积极支持发展冷储、包装等相关企业,并引导企业按国际标准高水平、规范化管理,统一推行商品化处理方式,对摘后苹果采用冷链化技术处理,确保储藏苹果的硬度、水分、卫生等条件符合国际标准。目前,该市累计发展冷藏、包装、印刷、运输等冷链企业820多家,年贮藏能力150万吨,实现了苹果季产年销、周年供应。启动运营总投资2亿元的全国首家苹果拍卖中心,创新融合第三方市场拍卖和供应链管理,打造出一个集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国际大型专业果品拍卖市场。强化苹果产业大数据建设,在初步建立栖霞苹果存储量、存储地、存储标准大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起土壤信息、苗木信息、农资信息等数据,从而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栖霞苹果生产、存储、追朔、销售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