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渝北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科技支撑”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初步形成了有主次、有特色、有内涵、有支撑,集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全产业链的渝北特色中药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全区中药材基地面积已达到1.6万亩。
渝北区在发展中医药产业过程中,坚持规划优先,着力科学合理定位;坚持发展模式多样化,着力带动农户发展;坚持品种特色化,着力探索主城中药材发展新思路;坚持效益高效化,着力增强发展信心;坚持利用现有资源,着力发展立体栽培模式;坚持资源整合,着力推进产销一体化;坚持科技兴药,着力提高种植水平。
据悉,渝北区农委与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合作,根据渝北区海拔、气候、土壤等条件,制定了渝北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主城近郊优势,着力发展中药临空都市农业、中药休闲观光农业、中药林下种植特色农业3大特色产业。发展药食两用、观花休闲品种,培育石斛、百合为优势品种,黄精、黄栀子为特色品种,结合各镇乡村旅游特色,打造4-6月石斛,4-5月白芨,5-6月栀子赏花节,同时推出石斛、黄精、天麻等药食两用品种,后期还将开发药膳食谱。充分利用现有林地、果园等资源,发展立体栽培模式,林下套种白芨、石斛贴树贴石仿野生栽培、幼果园套种中药材模式已比较成熟,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渝北中药材行业还坚持发展模式多样化,目前,已有单纯基地化模式、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三种模式,带动农户经济效益效果好。
截至目前,全区中药材基地面积达到1.6万亩,主要栽培为石斛、百合、白芨、黄精等,其中百合10000亩,设施栽培铁皮石斛20亩,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50亩,白芨200亩,建成了组培繁育中心,引进了百合生产加工线,全区中药材呈现出“模式多样化、品种特色化、效益高效化、产销一体化”的“四化”局面。
渝北区农委提出,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亩以上的中药种植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发展种植面积30000亩;发展10000户农民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20000亩。总计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50000亩,实现中药农业综合产值6亿元,带动10000户农民增收致富,户均增收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