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协调推进生产、加工、市场消费与服务三者的关系,不断提升牛羊肉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牛羊肉全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促进青海农牧业得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实现优质高效和可持续良性发展,是不少业内人士给青海牛羊肉供给侧改革开出的良方。
青海资源禀赋独特,牛羊肉走绿色、有机之路,实现优质优价,是青海牛羊肉供给侧改革努力的方向。
现今,青海牛羊肉已经出现生产、加工、消费融合态势,产业链在拉升,价值链和效益链在延长,如何把握产业发展出现的新形势,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优质优价?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相关部门,寻找答案。
青海牛肉被一线城市白领当作减肥食品
记者:都说青海牛羊肉好,那么目前,在国内市场上的销售情况怎样?我们怎么建设渠道,让青海牛羊肉在外地消费市场落地生根?
鄂永利: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品牌化建设工作,在“抓好会展经济、推进品牌建设、建设外销窗口”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每年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农交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等国内外各种展会,为我省农牧业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畜产品“走出去”牵线搭桥。
青海省农牧厅先后在上海西郊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和北京农展馆设立了“青海馆”。作为省政府和省农牧厅重点扶持的“窗口”,北京、上海两个“窗口”所承担的职责不仅仅是销售青海的高原特色农牧产品,更承担着我省特色农畜产品展示展销、宣传推介、打造品牌、互利双赢等职能。
2016年,省农牧厅又分别在上海和西安建成青海特色农产品上海川沙体验店和西安体验馆,两个“窗口”以营销体验、宣传推介、打造品牌为抓手,开启了青海特色农畜产品对外宣传推介的新模式,为青海农牧业对外合作搭建了新平台,增添了新渠道。未来,我们还将在一线城市继续稳步推进青海农畜产品体验店的建设工作。
现在,我们采取“线上线下”并举、实体虚拟一体的经营模式,为我省牛羊肉等农畜产品“走出去”提供服务。这些“窗口”采取政府扶持、企业经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向一线城市的消费者直接提供高原特色牛羊肉等农畜产品。
现在的青海,农牧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我们要实现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就要在埋头苦干之前,先多抬头看看市场需要什么,适时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这些年,供需形势变化不小。需求侧,量上变化整体不太明显,更大的变化在结构上。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从追求吃饱到吃好,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切与日俱增。实际上,这是为青海的牛羊肉产品提供了最好的市场。青海净土净水,有着别的地方无法复制的天然优势。青海的牛羊肉,产自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属于半野生放养。一头青海牦牛,长到100公斤可能需要3年至5年,但在内地,可能只需要一年时间,所以,我们未来要顺势而为调整产业结构。更好地发挥区域优势,努力适应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走中高端产业之路,实现牛羊肉产品优质优价,才能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
黄江武:现在,青海的牛羊肉被很多一线城市消费者当作健康食品、减肥食品。因为现在大家渐渐知道,青海牦牛肉纤维粗大,味道鲜美,热量较低,含蛋白量高。这种低脂肪优质肉制品越来越被外地市场认可。
纵观国内市场,如果从质上考量,高品质的农产品往往供不应求。这就为青海牛羊肉市场推广提供了思路。我们需要分析市场需求,适应需求、引领需求、创造需求,着力加强牛羊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更加契合中高端消费者需求的青海牛羊肉引起市场关注。
现在,我们在宣传的时候,注重于推广青海牛羊肉的特性,比如我们有着“高原”“天然”“纯净”这些金字招牌,放眼国内国外,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实现这种生态条件。青海的藏羊,同样属于半野生放养,其肥瘦适宜,肥而不膻、肉质爽滑、入口回味无穷,是羊肉中的佳品。
青海已建成国内最大的有机基地
记者:通过精细分割、加工后的青海有机牛羊肉,价格会比较高,我们下一步如何发展有机食品?
鄂永利:有机畜牧业生产代表了未来畜牧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当前,有机食品的发展面临越来越好的制度环境,获得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青海省明确提出“三区一带”农牧业发展战略,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为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给出了明确的政策导向。
在“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方面,我们提出了“打造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为“三品一标”农畜产品和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给出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并要求建立和完善有机畜产品管理体系和“从产地到餐桌全过程控制的能力”,积极培育有机产品市场,从而形成完整的有机产品生产销售产业链,促进有机产业发展这一目标。
未来,我们还将找准三个主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科技支撑。这将分别解决有机畜牧产业谁来做的问题,经营载体的问题,发展中机制不活、转化慢的问题。
黄江武:目前,青海已建成国内最大的有机农业(牦牛、藏系羊)示范基地。总面积达到2480.05万亩(165.34万公顷)。其中包括泽库县创建的928万亩(61.87万公顷)全国有机农业(牦牛、藏系羊)示范基地,和祁连县创建的1552.05万亩(103.47万公顷)全国有机农业(牦牛、藏系羊)示范基地。我们对省内有机牧场建设、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冷链体系建设、品牌建设、宣传推介等方面给予了政策、资金倾斜扶持;依托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资源优势,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提质增效,以“高原、冷凉、生态”产业为主导,主打草地畜牧业“高原牌、有机牌”,使青海有机畜牧业步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
现在,我们在黄南泽库,海北祁连,玉树曲麻莱、称多、治多等地发展青海有机畜牧业,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同时,上述地区都出现了规模以上的有机食品加工基地。我们要实现的是从有机牛羊肉生产、加工到市场消费与服务的全产业链。
截至2016年12月30日,青海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09个,这是青海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开展认证工作以来,认证“三品一标”产品最多的一年。
到目前为止,全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标”标志的产品已达到61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29个、绿色食品210个、有机食品11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49个、绿色食品生产资料16个。在有机食品中,牛羊肉有机产品达到一百多个。
不过,我们发展有机畜牧业,需要解决主体组织化显低的问题,目前我省大多数农牧户仍然延续传统“小而散”的小农经营模式,有机畜牧业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生产形式落后,监管难,产业规模小,制约着有机养殖和标准化生产。
同时,我们还将逐步解决青海省县乡村(协会、合作社)三级服务体系不完善,有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较为滞后,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产品深度开发能力弱,“线上线下”交易不畅等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青海省的有机畜牧业之路才能越走越顺畅。
记者:青海的有机牛羊肉发展起来后,如何最大程度让普通农牧民受益?
黄江武:我们将实施牛羊肉品牌战略,推动牛羊肉产业现代化。
我们需要尊重看不见的市场之手,通过建立和完善品牌标准体系,打造青海牛羊肉的好品牌、大品牌。把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实现青海牛羊肉的标准体系,强化对相关主体的行为监督,夯实发展的基础,实现“龙头企业+农户+市场”生产经营模式,实现订单农业,让青海的优质牛羊肉品牌发展壮大,才能最终实现企业和农户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