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暖流涌动,陆良蔬菜冷链物流交易中心人头攒动。在陆良金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冷库内,一箱箱印着“陆良蔬菜”爨体字样的新鲜蔬菜被整齐装上货车,发往全国各地。
每箱蔬菜上都贴着二维码标识,通过手机扫一扫便可查清品种、种植基地、相关采收责任人等信息,实现产品可追溯。
近年来,陆良县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机遇,着力构建“农民组织化、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装备现代化、农民知识化、市场信息化”结构融合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
标准化种出“放心菜”
行走在陆良坝子,随处可见基础设施完善、标准化种植的大棚蔬菜,各个品种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都被张贴在种植基地的办公区内。
为实施标准化种植,陆良县农业部门制定了油麦菜、生菜、西芹3个品种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重点推广完善田间道路排灌系统、工厂化集中育苗、通过棚内微喷灌实现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实现减使化肥、减使农药,增加土壤耕层厚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产品质量;推广蔬菜绿色防控技术,2016年蔬菜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达1万亩。
“近年来,陆良蔬菜种植在数量和品质上都有很大提升,特别是建了冷库以后,规模化、标准化越发显得重要。”陆良县农业局副局长张千怀说,2016年,陆良蔬菜无公害认证了康源、沃坤、金浩成、曦野、呈基5家公司,认定面积9775.2亩、47个产品、年产量19万吨,从种植基地到冷链物流再到外地建立的网络销售渠道,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网络体系。
目前,陆良县积极引导培育蔬菜生产企业18个、协会5个、合作社22个,种植大户1825户,建成农业部蔬菜标准园4个。
打造“品牌菜”助推走出去
好产品如何走出去,品牌创建是关键。
“我们在北京、郑州、武汉开展了电商配送业务,去年公司蔬菜贸易营业额达到1.06亿元,其中电商模式销售0.51亿元,实体店批发销售0.55亿元,共计销售蔬菜3.5万吨。”陆良绿之源农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贵强说,在省外的销售点,“陆良蔬菜”这个品牌比其他产区的蔬菜价格要略高一些。
蔬菜冷链物流交易中心是连接田间与餐桌的纽带,一头是标准化种植的高品质蔬菜,另一头是多元化销售的大市场。截至目前,陆良县已建成冷库223座,初步实现了蔬菜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全部投入运营后,预计平均每天收购蔬菜1万吨,每年可收购蔬菜320万吨左右,辐射带动蔬菜种植160万亩以上,收购金额50亿元以上,实现销售额100亿元以上。
龙头带动产业持续发展
在陆良县板桥镇大桥村,整齐划一的大棚内蔬菜长势喜人。“再过几天就可以采收了,这80亩全是结球生菜,通过云南沃坤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全部供应到华北地区的肯德基和麦当劳,预计这一茬可产250吨,按合同价每公斤1.9元出售可实现销售收入47万元左右。”种植大户高学文说。
沃坤农业科技公司在陆良建成的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种植大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公司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完善了基地内的配套设施,园内水源能排、能灌,田间道路通畅,公司与合作社社员已形成较好的利益联结机制,做到了投入、生产、质量、销售四统一。”该公司总经理何耀霖坦言。
在众多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陆良县境内的土地租金逐年增长。据介绍,土地流转价格由2012年的每亩800元至1400元涨到现在的每亩2000元至2800元,全县69703亩设施蔬菜,每年实现土地流转收入1.61亿元,打工劳务收入2.93亿元,土地流转以及打工收入亩效益达6000多元。
目前,陆良县蔬菜种植面积发展至56万亩,年产量94.5万吨,产值15.142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