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天气预报是如何出炉的吗?你疑惑过有时天气预报说20却感觉热得要命吗?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观云识天”。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气象局,来看看璧山区气象局是怎样利用天气服务璧山百姓的。
智能代替人工准确率更高
“把这个数据点开。”3月14日,记者在区气象局见到副台长蔡国强时,他正和同事一起在办公室里盯着屏幕,观察数据走向。
蔡国强邀请记者一起去文化厅看看。在文化厅,记者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观测工具,空盒气压计,蒸发皿……
“这个需要人工卡纸。”在空盒气压计面前,蔡国强向记者展示起了气压计的工作原理,他说,这个要根据指针的高低走向,描绘出一天的最高最低气压,并以此为点。最终通过人工运算,得出气压值。
而蒸发皿的工作原理这是要在里面装置满水,经过一天的挥发后,再称量余下的重量,从而得出一天的蒸发量。
“走,我们去顶楼看看。”参观完陈列室,蔡国强微笑着在前面带路,说要看看现在的工作模式。
在气象局三层高的顶楼平台上摆放着一些工具,却不见一个工作人员。蔡国强笑着解释说,“现在已经是智能化时代了,也过了人工手动测量的年代,而现在,准确率更高了。”
在这里,通过SL3--1翻斗式雨量传感器,通过漏斗式的方式,自动计入雨的单位量,一天的雨量自然得出。
在一根高高的装置上,上面的风车随风起舞,那是“风向器。”通过这个家伙,风向自然得出。
15个气象区域站覆盖全璧山
既然智能已经占据了气象监测的主要作用,那工作人员又做些什么呢?
“利用实时监测加上经验等预测未来天气,服务璧山百姓。”在一楼大办公室,有气象观察员,不过他们并不是每天拿着风向标去高楼测试,在电脑面前,根据顶楼实时监测得到的数据,会同已有经验和历史数据,得出近期气象情况。
“气象工作人员除了气象综合观测、天气预警预报、公共气象服务外还有更多的服务功能。”蔡国强告诉记者,人工影响天气、防雷防灾减灾,气象为农服务以及科学研究等都是气象工作人员的工作范畴。
“全区15个区域站,5个土壤墒情监测点。22个山洪站,一个雷达站,还有固定抛站和移动炮点。”工作人员要做的,是服务所有的站点,为璧山市民服务。
在璧北十万亩蔬菜基地,这里有一个重庆市气象物联网。在这里,物联网能准确提供日照、雨量等蔬菜生长需求的关键性东西。在这里,种植大户们能通过接收到的信息,判断自家蔬菜是否该揭开大棚,是否需要添加水分等等。在这里,不再需要“看”老天脸色,一切信息,在物联网的掌握中。本报记者张小林
感觉天气预报不靠谱?可能是你体感出了错
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明明热得要命,但天气预报显示的却只有20,这是为什么呢?
蔡国强表示,如果这一天空气湿度较大、风力较小、太阳辐射又强,市民可能就会感觉今天很热,但这一天本身的气温可能并不高。
蔡国强说,体感温度不等于气温,气象局的气温监测是在百叶箱中完成的,百叶箱要求离地1.5米,没有太阳直射,通风,且必须在草坪上,周围没有遮挡,这样测出的温度跟水泥路上的温度会有一定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