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作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菜价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外地游客对三亚的看法与评价,更折射出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民生担当。2016年“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考核评定结果已出炉,三亚排名领先全省。本报今日起推出专栏,探讨三亚如何充分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多管齐下让“菜篮子”保供稳价,为市民游客开创平价餐桌。
一筐筐新鲜喜人的红苋菜、茄子、上海青、空心菜从田里抬出来,又用清水浇洗过,菜叶上还带着一股新鲜嫩爽劲,就装上车运往市区的平价菜店。这是3月25日下午,记者在天涯区文门常年蔬菜应急保障基地看到的一幕。从去年12月起,该基地每天向市场投放2万斤蔬菜,直供价销售的平价菜统统装进老百姓的“菜篮子”。
“我们是销售平价菜的蔬菜产销联盟企业,卖的是自己基地种植的蔬菜,省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3月25日下午6点多,在天涯区文门常年蔬菜应急保障基地的大棚里,说起基地平抑菜价的作用,基地负责人老郑十分自豪,蔬菜从基地直达平价菜店,绕过收购商、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和零售摊主的层层加价,每斤蔬菜的成本能节省至少1.5元。
天涯区文门常年蔬菜应急保障基地占地365亩,是为进一步增强政府在生产环节的调控能力,市政府投资建立的常年蔬菜应急调控保障基地,免土地租金交由蔬菜产销联盟企业组织“产销一体化生产”试点。2016年12月2日,第一批近万斤蔬菜已经上市,每天向市场供应菜心、小白菜、空心菜、上海青等瓜菜十几个品种,近2万斤。这项举措,既发挥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起到精准扶贫效果,又起到保供稳价作用。
记者在基地看到,基地里的十几个大棚连成一片,有的大棚里蔬菜已经成熟,工人们穿着水靴在田里忙采摘,有的大棚里蔬菜刚刚露芽,一个月后才会长成。老郑告诉记者,从去年12月开始,基地每天供应近两万斤蔬菜,其中,七成的蔬菜会送往公益性平价市场、平价网点、超市平价专区和社区店,三成的蔬菜会送到新鸿港市场本地蔬菜自产自销交易区,价格最贵的每斤不超过2元,最便宜的茄子才卖每斤不到1元,给老百姓提供真正实惠的平价菜。
“种菜是门大学问,我们起初没有科学计划还吃了亏。”老郑说,基地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缺乏充分调研,一下子产出几万斤空心菜,市场消化不了,最后搞特价都卖不完。后来,在市农业局指导和市发改委提供价格信息的基础上,基地对市场的蔬菜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实行按需轮种、分批种植、品种搭配,保证每天有8亩田地能够采摘蔬菜,上市蔬菜品种保证在10种以上,正好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我们要求常年蔬菜应急保障基地做到常年供应,淡季也不能停,今年试点成功后,考虑继续扩大建设300亩的基地。”市农业局种植业科科长赵小飞说,一直以来,三亚积极探索常年蔬菜基地保供模式,2016年三亚落实常年蔬菜基地种植面积1.85万亩,落实挂牌基地31个,面积1.8525万亩(其中示范生产面积5363亩,设施大棚1715)。“常年蔬菜应急保障基地有效降低常态时段、旅游旺季、台风季节、春节期间菜价的较大波动,从源头上稳定蔬菜价格起了重要作用。”市物价局副局长陈金波告诉记者,短时间内价格较低的蔬菜,常年蔬菜应急保障基地要保证种植规模,避免农户降低种植面积导致蔬菜供求失衡引发价格暴涨,物价部门会及时提供最新蔬菜批发价格信息供基地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