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县肉牛养殖以散户为主,农户单打独斗,效益低下。近年来,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使肉牛产业从传统养殖向设施养殖发展,不但解决了牧草种植、牛粪污染两大难题,也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近日,重庆市丰都县政协副主席、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杨红林接受笔者采访时说。
牧草是养殖肉牛的先决条件,牧草种植面积与养殖肉牛的数量成正比。因此有人说,肉牛养殖数量多与少,看看牧草种植面积就知道。该县牧草种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零星种植到大面积连片规模种植。以前,农户养肉牛却很少种植牧草,进入秋季后草料跟不上,无奈只好盲目出售肉牛,导致收益大幅缩水。
“随着肉牛养殖规模逐步扩大,一方面牧草缺口进一步拉大,另一方面牛粪得不到较好处理,给周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为解决这两个难题,我们在前端鼓励农户大量种植牧草,后端引进生态有机肥生产企业,建设了一条肉牛养殖的生态产业链。”杨红林说。
“这叫黑麦草,一次播种可多年采收,今年这是第一次收割,预计夏、冬季还可分别收割一次。”在高家镇石龙村一块牧草地里,村民余中应正在收割牧草。
据悉,余中应不但在自己承包地上种植牧草,还把部分外出务工村民的土地流转过来,用于种植甜高粱、皇竹草、黑麦草等牧草。近几年来,仅仅是种植牧草一项,他家的年收入就有1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部分村民也把种植牧草作为增收渠道,目前全村已有20多户农户规模种植牧草共500亩以上。
按每亩每年采收牧草8吨计算,全年牧草产量可达4000吨。每季牧草收割后,恒都肉牛养殖场以420元/吨左右的价格负责收购,石龙村全年卖牧草的收入达到168万元。
“随着我县肉牛产业不断发展,助推了牧草种植业快速升温。高家、社坛、包鸾等乡镇牧草种植面积最多、最集中。有的农民还因此注册成立了微型企业,主要从事牧草种植、销售。”杨红林说,目前,丰都全县牧草种植面积超过3.5万亩。
种植牧草需要肥料,尤其是大规模种植,于是牛粪处理也找到了新出路。杨红林告诉笔者,该县对规模牛场,实施工业化治污;对家庭牧场,实行沼气发酵还田,配套完善治污设施。丰都也因此探索出“牛沼草”“牛沼果”“牛沼菜”等循环经济模式。
在高家镇“丰泽园”企业的车间内,牛粪经过添加菌剂、搅拌发酵、烘干冷却等流程,不久就包装成了袋装的有机肥。一门之隔的车间外,几乎没有任何异味。
同样,在社坛镇五福村的恒都肉牛养殖场,养殖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牛场生产的牛粪便采取干湿分离,牛粪用来生产有机肥,一吨可卖600元;利用牛粪掺牛尿生产沼气,沼气可作为做饭、照明的能源,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肉牛养殖污染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
“利用牛粪生产有机肥的企业,我县目前已经引进了4家。对牛粪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在我县已经达到95%。”杨红林说,预计到2022年,该县牛粪处理率将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