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谷雨天,天气转暖,目光所及之处,尽是绿意盎然。4月13日,在东兰县大同乡信河村的水泥路旁,几十名群众头戴帽子,身穿长袖衣服,穿梭在青梅树林中。路边,一百多袋当天采摘的青梅横竖摆放着。
刚从树林里钻出来的妈昌望,肩上扛着一袋青梅,只见她将这袋和早上采摘的两袋堆在一起。这是今天她采摘的第三袋。“今天的果子少了,难摘一点。昨天是第一天摘,树上果子多,容易摘。”今年40岁的妈昌望来自大同乡和龙村老圩屯,4月12日,她和附近村屯的50多名群众一起,在这片果园里采摘青梅。她指着今天的劳动成果说:“大概摘了400斤左右,等下还要继续摘。”
“昨天的果子多,我们采摘一斤老板给0.25元。今天果子难摘,老板给的价格翻番了。”一天能有两三百元的收入,比外出打工还划算,妈昌望自然高兴。
妈昌望口中所说的老板就是这片青梅园的种植者韦信成。今年50多岁的他,是大同乡信河村坡前屯村民。2001年以来,他大胆种植青梅等水果,叩开了增收致富之门。
“明天还摘一天,我的青梅园就收尾了。”4月13日,看着堆成小山的青梅,韦信成喜在心里。他告诉记者,今年青梅的收购价格比往年高,所以今年青梅的收入估计比去年翻一倍。
十余年坚守终有回报
十几年前,韦信成看到别人通过种植水果纷纷走上了致富路,就开始学着种。2001年,他拿出多年积蓄,从外地引进4000多株青梅,承包了70亩荒坡种植。开始,由于资金紧、缺技术,他遇到了不少困难,吃了不少苦头。
“那时碰到的困难可多了,先是家人的反对,怕我种植青梅亏了。后来,家人不反对了,技术又成了问题。特别是早几年前,由于嫁接技术不到位,青梅长势不好,收成低。”但是,韦信成是个不肯轻易认输的人,只要认准了的事,他就坚持做下去。这些年来,他和果园的管理员每天都早出晚归,精心管护果园,终于摸清了青梅树的管护规律,他的果园很快成为全县首个青梅种植示范基地。2013年,他注册成立了东兰县大同乡信河村纳亨果场(微型企业),从此一心一意经营果场。
“经过这几年的摸索,青梅树长蚜虫的话,用吡虫啉或者东方红比较有效。”谈起果树的护理,韦信成俨然是个专家。他说,青梅树平常的管护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抓住三个关键时期就可以了,即幼树时铲草、松土,还有杀虫、施肥和修剪;结果时铲草、施肥;每年的10月份到11月份修剪一次。韦信成说,这次修剪比较关键,直接决定来年是否丰产。
如今,韦信成已成为当地人人知晓的“水果大王”。
从找销路到客商主动上门
为确保青梅的销路,早年韦信成每年都主动与客商联系,并逐步形成了固定的销售渠道。但是,这几年情况渐渐发生了变化,韦信成不用再去找销路了,而是客商主动找上门来。
“这多亏了我们村新修通的水泥路。”韦信成说,以前他们村还是泥巴路的时候,路面坑洼,多弯路窄,好多大货车不敢进来,客商也多会“望路兴叹”。现在好了,自从村里通了水泥路以后,大货车进出方便多了,外面的客商也主动上门联系他了。
4月13日,正当韦信成在给青梅过秤的时候,手机响起。一接,是一个老板准备来收购他的青梅。约摸半小时后,老板便来到果园旁边。老板姓梁,也是东兰本地人。寒暄了几句,梁老板便打开袋子,抓起一把青梅看了又看,然后又放到鼻子前闻了闻。
“今年果子的品相不错,现在到处缺货,广东那边几家厂子早就催着要了。”梁老板告诉记者,他到韦信成的果园收购青梅有两三年了。今年由于货源少,很多厂家抢着要货,所以他自己也跑到果园“抢”货。梁老板说,大同的青梅质量好、果子大,市场上顾客喜欢抢着要。目前,大同的青梅主要销往广东、玉林、南宁、北海、贵州、云南等地。
青梅的价格一年不同一年。今年,市场价格上涨很多,达到每斤2.8元,而往年仅有1.4元左右。按此计算,除去采摘、化肥、人工等成本,韦信成的果园今年纯收入起码在20万元左右。
切入精准扶贫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自己富裕不算富。韦信成一直这样认为,只有大家一起富了才算富。所以,在乡里将青梅作为该村的特色产业发展时,韦信成就鼓励附近村民和他一起种植。这两年,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后,韦信成更是将种植技术等悉数传授给贫困户。
下一步,韦信成计划成立特色水果合作社,让附近的贫困户参与进来,不但种植青梅,还引进其他特色水果,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