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永嘉界坑乡杨庄村的葱地上,凝聚在一颗颗小葱上的薄薄水雾逐渐散去,微风拂过,新长出的葱苗散发出阵阵清香。一大早,杨建海又迎来新一批小葱的收获,像往常一样,他和请来的工人们在葱地里弯下腰来,忙碌而又熟练地拔出一颗颗成熟的小葱。
今年42岁的杨建海,是一个在别人看来“有见识,有本事,能干事”的人,他以热情的干劲,演绎了回乡创业的风采,为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和带动贫困农民致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日其家庭被评为“温州市创业引领最美家庭”。
回家创业第一年亏了40万
杨建海是土生土长的杨庄人,已过不惑之年的汉子,说起自己创业历程,充满自豪与感慨。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家乡生活水平很低,为了脱离贫困,不到20岁,他就外出打拼,全国各地到处跑。他卖过棉花,自己干过个体,种过菜,打过工……可以说学就了“十八般武艺”。
回忆曾经做过的工作,杨建海并没有强调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他说这就是一段经历。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建海发现了商机——种葱。“葱,看上去不起眼,家里做菜也只要几根葱而已。然而,蔬菜天天换,葱却不可缺少。最重要的是,永嘉大规模种葱的人很少。”而且,杨庄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立体气候,常年气候温和湿润,且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非常适合小葱生长。
2014年,夫妻俩回到老家,筹集全部家当一举承包土地126亩。“当时村民都觉得我傻了,没人种的土地做什么啊?”杨建海笑着说。是啊,他就是傻了,没有经验,管理不善,小葱得了黑斑病,所以第一年就亏了40多万元。“明年是不是还要种?”看着一片片叶片变黄枯死或折倒的小葱,妻子含泪问杨建海。“当然要种。小车不倒就得推,这个就跟赌博一个样,越赔就越得种!”杨建海斩钉截铁地说。
坚持不懈终获丰收
万事开头难,有了牌子,有了基地,怎样干,种哪些品种,如何管理,如何销售,如何产生效益……这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多年的“江湖经验”使他始终认为,人是决定事业成败的主要因素,为尽快适应新角色,他找到之前一起种蔬菜的湖南老友,向他请教10几年的种葱经验,同时通过网络了解种植小葱技术和信息,并自费到安徽学习栽培和管理技术,引进适宜的新品种。种植完葱后,天天泡在地里,施肥浇水,跟呵护孩子一样,天天看着葱成长,经过不懈努力,2015年12月终于有起色。
经过日以继夜的奋斗,在2016年,杨建海种植的小葱终于得到了市场认可,经济效益日益显著。每天凌晨3点起床,将1000多斤的小葱运到温州娄桥蔬菜批发市场,现在已经有固定的菜贩子都是从这里“进货”。
“现在每斤的价格在1.2元,到6、7月份每斤能涨到3元以上。”杨建海告诉记者:“去年他种葱的时候,一开始心里非常没有底,怕跟2015年一样,白忙活一通。没有想到,到了收获的季节,自己都不敢相信会这样好。成功是因为恰逢发展机遇,有市场的需求,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带动周围农户增收致富
种葱利好的消息很快在附近村庄传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不只杨庄的农户,就连兴发、茗岙的种植户也向他打听种葱的行情。不过,他在倾囊相授的同时,也指明虽然目前香葱市场看好,但风险依然存在,规模小,价格由菜贩子定,让小葱的产业做大、做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接下来,杨建海希望带动周围农户一起种植,传授种植技巧,统一使用农药、肥料,使得每个地块长出的大葱品质都一样好。把更多葱农组织起来,实行规范化种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技术的模式,进一步扩大永嘉葱的影响力。
杨庄村大部分男劳力都出去打工,剩下在家务农的多半是女人,并且这些女人除了种好自己的地外,农闲时间没事干,加之种植结构单一,效益较低。就凭一根葱,杨建海让农户也受益匪浅,流转土地得租金,进基地务工拿工资。劳动力好的人种植葱,妇女雇来整理洗葱……在夏季种葱高峰期,每天都有20多人干活,实行绩效工资,能者多劳多得,农民干活的积极性很高。“这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我从小就饱尝了贫困的滋味,一人富了不算富,只有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正富裕。”杨建海坦言,能带动周围农户一起增收致富是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