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季山上的野花快要开尽时,而鲜红甜润的山莓(宁波人称阿公公、苗子、果果红等)已红满了枝头。近日,不少网友发帖称,乡间的野草莓已经熟透,随帖还发了不少采摘山莓时的靓照,并感慨这是“童年美好的记忆”。
在奉化城郊三溪路旁,种植户卓侃则尝试像草莓一样规模化种植山莓,成片的红色果子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而且在朋友圈中吸粉无数。
山莓学名蓬藟,是一种一年生的灌木类植物,每年4月底5月初是山莓盛果期,而且山莓不适合运输,所以要想吃到这个山里的野果,对于不少城里人来说,实在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难事。
卓侃告诉记者,目前他种了约2.5亩山莓,因为女儿非常爱吃山莓,让他萌生了人工种植的想法。
2009年3月,卓侃在家人的支持下,从野外挖掘了数百株山莓苗,在地里开始山莓种植。没想到在野外貌似生命力旺盛的山莓,一到人工种植地就歇了菜。8年时间里,卓侃种植的山莓经历了各种病虫害,特别是2015年,1500株苗因病虫害只存活了200株。
在采访期间,路过的数位市民被眼前成片的山莓吸引,下车前来采摘。“其实现在种植还在探索阶段,还不适合开发采摘业务。
山莓只有短短20来天的果实采摘期,所以要想提高利润,只能在产量上下功夫。“现在问题还是不少,成本依旧居高不下,产量不上去的话,我还是在做亏本生意。”卓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他的山莓每亩的种植成本需要1.5万元,以每公斤150元的价格计算,需要亩产100公斤才能达到收支平衡,而去年2亩半山莓却只收入6000元,连土地租金都不够付。尽管如此,卓侃对山莓规模化种植的前景依旧十分看好。“我相信再经过两年的研究,应该能够提高产量了。”卓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