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徒步金兰古道时,发现曹宅镇岩后村有一大片枇杷林。“我们的枇杷个大味甜水分足。这个夏天的收成,全靠它了。”村民陈大伯告诉记者,眼下“曹宅白枇杷”已经成熟上市,这段日子前来采摘的市民络绎不绝。
岩后村村干部汪飞吉说,白枇杷是村里的支柱产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与往年相比,今年白枇杷的成熟期晚了10天左右。不过,由于天气好光照足,今年的枇杷特别大,甜度更高,市场价能卖到每公斤60——80元。“其实,村里以前并非专业种枇杷。现在村民有这么好的收入,还得谢谢黄旭东。”
汪飞吉口中的黄旭东,是岩后村平山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农场里种了100亩白枇杷,是岩后村白枇杷种植业的主力军。记者看到,慕名而来的市民多达百人。枇杷园里,一串串硕大的白枇杷,压弯了枝头。游客挑拣成熟的果子,边摘边吃。
“许多人以为枇杷树不用管,其实里面很有学问。”黄旭东说,如果施肥方法不对,枇杷树就可能“只长个子不长肉”,不仅果形差、味道差,而且树高了采摘成本也会高。这些年,他潜心研究,并到各地学习取经,采用微量元素与化肥调节的办法,让枇杷树把力气用在开花结果上,把树高控制在2.5——3米。去年,平山家庭农场的枇杷林亩产有1000公斤。除去成本,仅白枇杷采摘、销售就给黄旭东带来80多万元收益。
黄旭东并不停滞在“独乐乐”上,他动员村民跟他一起种植白枇杷,并毫无保留的将经验传授给大伙。几年下来,但凡种了白枇杷的岩后村村民,都尝到了甜头。“我们现在不仅守株待兔,更主动出击。金兰古道成了热门旅游景点,我儿子黄奕峰就带着一帮村民在那里吆喝,生意挺不错的。”黄旭东说。
记者了解到,29岁的黄奕峰接触枇杷种植才1年时间,但他的新思路新想法给父亲带来很大帮助。正是在黄奕峰建议下,平山家庭农场的白枇杷注册了“曹宅白枇杷”商标,开始走品牌化、分级包装、分级定价道路,同时还通过微信销售,赢得了上海、杭州等地不少新客户的青睐。据悉,今年“曹宅白枇杷”采摘期将持续至6月10日,想尝鲜的市民不妨去体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