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老药工”郝世君戴着口罩和帽子,专注地手工挑选炮制好的中药材小良姜。“虽然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很大,但仍遵循古法炮制,一些步骤仍需人工操作,出口检验检疫也非常严格。”
郝世君所在的河北保定安国市古称祁州,是中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中药文化发祥地之一,素以“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享誉海内外。在前些年热播电视剧《大宅门》中就有同仁堂到安国采买中药材的场景,也说明了安国药业历史悠久和声名远播。历史的长期积淀,使得安国拥有一支庞大的知药、懂药、识药的人才队伍,绝大多数农民都会种植几种药材。
“80%的甘草需要切成3—4毫米厚、3—5公分长的斜片,俗称‘柳叶片’,也叫‘三指片’。”郝世君从22岁开始跟家中长辈学习中药饮片加工,25岁时便可一眼辨出药材切片合不合规。中药材切片,看似简单,但郝世君心中有着自己的一本“切片经”:切刀该如何打磨,不同药材在四季炮制的时间和技巧有何不同等等。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千年药都也从散户步入产业化,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科技、工商、贸易一体化的经济格局,药业经济已经成为安国市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安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万亩,种植的种类达300多个。安国市现有各类药业企业600余家,年成交量70万吨左右,交易额超过130亿元人民币。
郝世君则从家庭作坊被聘入当地药企。他手中的切刀变成了机器切割,炮制药材的大铁锅也变成了能调节温度和压力的国家标准化器械,炮制时间也大有改进。他切出的药材不仅流向全国各地,还流向海外各国。
2016年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国》自上映后连续登上中国网络热搜榜。该纪录片挖掘和记录隐遁的中医药故事,探讨中华文明中有关“生”的奥义,以“中国人生存、生活、生息的视角和方式”层层递进,解读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重新点燃民众对中医药的兴趣,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河北美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安国当地龙头中药材企业。在遵循古法炮制的基础上,机械化和标准化深入到中药材加工的各个环节。中药材变成精细加工,按照中医开方的常用量等特点做成小分量包装,方便、干净且透明。一些中药材如银耳、薏米等也从中药铺走进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上。
该公司负责人刘景凡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了中药的各项标准,有助于中医药企业的标准化生产。如今该企业在入厂前的药材种植也从土壤、水质、种植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并运用现代技术对病虫害防治和肥料使用等实施全过程监管,解决了药材质量不可控的行业难题。
2015年9月,保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安国办事处及河北中药材检测中心在安国挂牌,实现安国中药材企业直通放行、无纸化通关,进一步促进了贸易便利化;并从北京邀请中医药资深专家对从业者开展了中药材真假鉴定、品质检验、实验室检测操作等专题培训,提高企业质量控制能力;宣讲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要求等,指导生产企业完善原料验收制度和产品追溯体系。
保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安国办事处为当地企业提供了贴身帮扶,方便企业在“家门口”办理检验检疫业务,节省了大量的交通费用和人力支出,运营前15个月,为企业节省该项费用150多万元,加快企业验放效率,目前验放时间基本压缩在1天以内,为企业出口提速、减负、增效。河北中药材检测中心先期购置了价值近700万元的检测仪器设备,包括液相色谱、气质联用仪、原子吸收等50余台套检测仪器。能够针对2015年版《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开展中药材掺假鉴定、功效成分、浸出物、挥发油、水分、灰分、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方面90项检测。并与105家药厂、药商签订长期技术服务合作协议,帮助药材企业弥补自身检测鉴定能力不足。
保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安国办事处介绍,2015年10月到2016年12月,该部门共检验检疫出口中药材1893批、16244.18吨,货值9572.2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8.51%、168.98%、257.20%。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德国、加拿大和美国等80多个国家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