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下旬,在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庙子镇杨树底村,马铃薯种植户喜笑颜开,“新薯农”与村民共同见证了丰收时刻。由洛阳农林科学院与栾川新丰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在该村推广的耐寒高效马铃薯种植连续3年获得丰产丰收,全村220余亩马铃薯栽培平均亩产2150公斤,平均亩增产232公斤元。这得益于国家开展的“三区”人才支持计划。
2014年国家启动“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来自洛阳农林科学院的马铃薯专家,洛阳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张春强,先后与栾川县山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栾川新丰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签约,利用所学所知,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使栾川乃至伏牛山区马铃薯生产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被农民亲切的称为“新薯农”。
栾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东与嵩县毗邻,西与卢氏接壤,南与西峡抵足,北与洛宁摩肩,素有"洛阳后花园"和"洛阳南大门"的美誉。栾川县东西78.4千米,南北宽57.2千米,总面积2478平方千米,现辖14个乡镇,全县山多地少,有名的山头达1.2万个,人均耕地0.59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县城面积10.2平方千米。
栾川县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技先进县等56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栾川还是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和首批中国旅游强县,是洛阳市下辖经济强县之一,也是洛阳市重点规划建设的卫星城市。
独特的深山区气候条件,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生长,是中原地区马铃薯最佳适生区,也是周边市县商品薯和种薯的主要供应基地,具有建立优质马铃薯示范基地的种种优势条件。其中三川、叫河、冷水、陶湾和赤土店5个乡镇90%的耕地主要用于种植马铃薯,全县年种植马铃薯面积达3.5万亩以上(约占总耕地的1/4)。
为了尽快把栾川县的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主产区的效益,在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安排下,张春强分别在三川、叫河、陶湾、庙子、冷水等5个乡镇13个村开展多点多层次技术支持。巧打时间差,张春强利用7月马铃薯鲜薯上市少,依靠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实现“农超”对接,销售量将大幅提高,销售市场以洛阳、郑州为主,部分远销北京、山西、陕西等地。
自1999年来,张春强先后开展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研究、马铃薯旱作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马铃薯高垄多行高产栽培模式研究、马铃薯种质资源引进与创新、马铃薯晚疫病的预警与防治、优质高产抗病马铃薯甘薯新品种选育及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早熟高产抗病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等课题。
张春强先后引进本地适宜品种10多个,选育出洛马铃薯8号新品种,推广30余项马铃薯新技术,全市马铃薯生产技术含量大幅提高。基本做到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技术需求反馈机制,做到“农民点菜、专家下厨”,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及时便捷地传递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
依托“三区”平台,张春强调动各级技术骨干,整合科技管理、科研、农技站、马铃薯合作社、协会等教育培训资源,紧紧围绕马铃薯高产、稳产、无公害生产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体系主导、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广泛培训的工作机制,利用马铃薯播前、出苗、田间管理等关键期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多年来,张春强共培训村镇技术骨干、企业协会成员、种植示范户、农户近万人,几乎覆盖豫西伏牛山区的马铃薯种植农户。培训主要内容是:良种选用、地膜保护地早熟栽培、机械化播种、适期播种、测土配方施肥、合理间作、培土封垄、蕾期打顶、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各项关键技术措施;开展“马铃薯市场分析”,“农村经纪人工作指南”等专题讲座;印发“马铃薯防寒早熟高效栽培技术要点”、“马铃薯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要点”等技术材料10万余份;通过努力,全市良种覆盖率由75%提高到85%,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率由65%提高到78%,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率由60%提高到65%;平均亩产增加380斤,亩增效益342元。
“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也使合作企业得到发展,聚集了洛阳农林科学院张春强副研究员等10余名优秀技术人员(团队),对2家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制订了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规划,开展马铃薯品种引进、筛选,制定马铃薯高产高效种植方案,制定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方案,开展马铃薯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种植、收获小型机械的使用,指导农户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加快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加快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加快,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单产增收15%,销售额也增加20%。
2013年洛阳农林科学院也因此获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产业链的获批也得到河南省政府、河南省科技厅、洛阳市科技局的支持与宣传。育成的新品种洛马铃薯8号成果获得洛阳市二等奖,省农科院一等奖,河南省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