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话”引来大产
刘桥村地理位置偏僻,村民一直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收入较少。2009年,村民霍道宪跟一位买锯末的鱼台人闲说话,问人家:“您买锯末都干啥?”人家说:“拉回去种木耳。”霍道宪开着车就跟人家去考察木耳了。到鱼台问了问,他发现种木耳效益好,技术也不复杂,回来就动员大家伙种木耳。还真别说,真有一些人被他“挑拨”动心了。“头一年大意了,技术没完全掌握,白瞎的不少,效益也不好。第二年,全村二十多家种的,菌种买瞎了,又赔钱了。大伙泄劲了,不干了。”霍道宪说。两次的失败,并没有使霍道宪灰心丧气,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总结经验教训,从头再来,经过专心学习、认真摸索,第三年终于获得了大丰收。“那一年木耳大丰收,行情也很好。我们一个棚就赚了十万多元。”霍道宪说。木耳种植的成功为刘桥村乡亲找到了一条致富的好路子,霍道宪及时将自己掌握的技术与信息传授给大家伙,帮助大家发展木耳种植。到了2014年,发展到以刘桥村为中心,杨庄村、张堌堆村等为种植点的木耳产区,共计一百多家,大棚二百多个。
“众人划桨”开大船
刘桥村随着木耳种植户的增多、种植规模的扩大,2014年,霍道宪和最早的几个种植户,在农业、农商银行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注册成立了“鄄城县首佳毛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入社社员183人。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农产品”的经营模式,为农户免费指导技术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2016年,种植基地共计种植毛木耳5000万袋,年销售干品6000多吨。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帮扶贫困户52家,贫困人口100多人,解决就业劳动力2000多人,有效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刘桥村王福启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刘桥村有的一家搞几个棚。原先,村里的劳力都出去打工,现在外出打工的人几乎没有了,都在家种木耳。该合作社还新上了工厂化生产线一套,标准万级净化接种车间,恒温发菌库,实验室及检测设备,为群众增收奠定了基础。随着电子网络的普及,该合作社开展了网络销售,跟阿里巴巴、一呼百应等网站合作,仅去年网络销售额就已达三百多万元。
“充电蓄能”奔富路
为了满足毛木耳种植户对科技的渴望,刘桥村大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加快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2016年,省科技厅在该村合作社举办了“全省科技扶贫培训班”,鄄城县人社局三次在这里举办创业培训班。几年来,共计培训人员2000多人次,发放材料3000多份。“现在真好,技术员经常到大棚里给俺指导木耳种植技术,每个大棚增产一至二百斤。”刘桥村张守法说起科技培训来赞不绝口。同时,该村充分发挥“能人效应”,带动群众增收。霍道宪是村里的种植能手,他经常被邀请出去讲课,从种植、管理到销售,都讲得深入浅出、头头是道,群众听得津津有味。吴凡让家住郓城县黄安镇黄北村。他跟着霍道宪学习木耳种植技术,去年种了两个棚,收入近20万元。2015年、2016年,霍道宪被省科技厅选派为特派员,分配到曹县班庄村进行科技对口帮扶。两年来,在他的精心指导下,班庄村的毛木耳大棚发展到120多个,木耳产量增加10%以上。